刘岳林驾驶的车子一路疾行,像一尾鱼滑入雨中,驶过红绿灯,穿行在不时出现的高速路标指示牌之下。
出风口有凉爽的风在呼呼呼的吹着,池雨头枕车窗,视线在音乐声中渐渐失焦,没有在看什么,也没有去思考什么。左侧碎发缓慢滑了下来,挡住她的脸。但她没察觉到,未伸手去整理。
不知过了多久,车子忽然右行,开始降速,直到停了下来。她还没来得及发问,就听窸窸窣窣的声音靠近,接着棉布的温暖包裹了自己的身体。之后车厢里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安静。
一定是有什么不对劲。
程亮生前的敏感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刘岳林似乎在极力克制,但呼出的气息仍然令她敏锐地觉察到,他还停留在原地,近在咫尺。池雨心念一动,一不小心抬起半垂的睫毛,目光就难以避免地与他相触。刘岳林那束目光太亮了,就那样直白而沉甸甸地落下来,令她不自觉想要闪避。
“……我会这样去爱一个人,用我所有的认真。想陪你跋涉漫长旅程,走回放学的黄昏……”
狭窄的车厢,两人相邻而坐,连呼吸都清晰可闻。不知是否刘岳林有意挑选过,那歌词让池雨听得心惊肉跳,过去耿耿难眠的心病即将重新破土而出。
“小雨,想和我谈恋爱吗?”
时空逆转,画面倒回到十几年前的高中校园。在公交车134路一小时十八分钟的线路上,刘岳林家就在池雨家的下一站。因为两家母亲是朋友,作为大了一岁的哥哥,刘岳林理所当然地被赋予护送池雨放学的任务。
那是高二上学期的秋天中,看似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的平凡的周六。放学铃响,其他班级的同学早就一哄而散,偏偏池雨班上的数学老师对门外的喧闹声置若罔闻,还在口若悬河地讲着月考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不肯放学生回家。
透过教室前排玻璃,池雨看到走廊上缓慢移动的熙攘人群中,窗边有个岿然不动的瘦高人影。那一定是刘岳林了,再联想到下一班公交车拥挤的盛况,池雨就心里难免暗暗着急。
十五分钟后,数学老师终于宣布放学,她抓起早就整理好的书包,第一个冲出门去。
人群已散去,只剩刘岳林一人倚窗站立。绯红色的夕阳从走廊的大玻璃窗涌进来,流光溢彩地洒在刘岳林身上,将他的影子斜斜拉长,拢她在那阴影里。
她那时从不叫他哥,只把他当做平辈一样亲近,“还愣着干嘛,快走啊。”
池雨出声催促,刘岳林的身影却纹丝未动。
教学楼外不时传来学生打闹的笑声,和马路上催促行人让路的私家车鸣笛声,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吵吵嚷嚷,不过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他的话一开口,就将他们两个人放置到另外的空间了——
一个只有他和她的空间。
身后的喧闹声向他们的方向涌来,掩盖住了她心跳隆隆的声响。也许是考虑到学业的压力,也许是考虑到他比自己大一届,即将参加高考,前途未定,也许有她自己也说不清的原因。明明已经听清了他的每一个字,她却依旧选择装傻。
刘岳林注意到,她的面部瞬间换上了一副疑惑的表情。
“嗯?你刚说了什么,我没听清。”
他稍显尴尬,站直了原本前倾的身子,轻咳一声催促道,“没什么。快走吧,下一班公车就快到了。”
复习完一天的功课,已经是晚上十二点。池雨知道自己只剩六个半小时可以用来睡觉,却怎么都睡不着。出了校门的刘岳林表现一如往常,让她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可明明夕阳下他问她那问题的语气是那么诚恳,还似乎下了相当大的决心。
那句话他到底有没有问过?还是一切只是自己的臆想?
窗外越来越深的夜幕,就在她的辗转反侧中一点点变亮。
第二年,刘岳林高分考到了B市。那句话就成了狗尾巴草,偶尔安静下来时,绒绒的毛尖总会在池雨心头热辣辣地扫来扫去。不过到了后来,学业压力大了,池雨也无暇去分辨夕阳下刘岳林的那个问题是否真的问出口了。
人生总是这样的,某件事一旦被搁下,就会永久变成记忆里的一件东西。每当新的记忆生成,就会优先堆在它的前面。到最后就根本不会想起那些尘封的事了,哪怕那记忆曾经是那样的无可取代。
和刘岳林再次见面时,池雨身边已经有了程亮。有了身份的转变,池雨已无法轻飘飘叫他一声“刘岳林”,而是用“岳林哥”来筑建起两人之间明显的楚河汉界。
旋律突然开始快速流动,音符像是怀有热烈爱意的少年,毫无保留,一路向前,隐忍后的爆发,失望后的继续,伴随着痛楚而强烈的情感涌动着,激荡着听歌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