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怕不是引狼入室了吧?她可没打算真和方奕孟做夫妻呀。
徐令萱有点心慌:
“……表弟?”他怎么在这儿?
方奕孟赶紧转过身去:“表姐,徐婶婶喊你去炒青。”
“哦。”徐令萱立即起身整理衣衫,然后两人一道去制茶小院。院中,锅炉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徐令萱了。
制茶技法其实并不复杂,茶镇这一带,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茶。
但同样的制法步骤,细节之处略微的差异,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徐令萱少时起便跟着父亲制茶炒茶,深谙制茶细节的掌控,这也是徐婶婶几人要等她炒青的缘故。
徐令萱并不藏私,她事无巨细,将每一个步骤细节都讲了个清清楚楚。
“双手不断翻炒,约莫半刻,茶叶从鲜绿转暗,触感渐柔,且有些粘手,紧握茶叶成团后不散,便可以了。”
接下来大家一起上手,鲜茶不多,半个时辰后便都炒好了。
接下来就是揉捻成形,然后再次入锅小火炒干。等茶叶干燥,茶叶杆变脆,便可放入陶罐中密封储存了。
众人忙到半夜才将两百多斤鲜茶处理好。
“今日辛苦了,明日还有好些事要做,快些去睡吧。”徐令萱打着哈欠,正打算和明春回去睡觉,却见方奕孟没走。
只见他手里端着一只簸箕,簸箕里铺满鲜茶叶。
徐婶婶不由得惊讶:“表公子,这里怎么还有一簸箕茶叶?”
“我偷偷留下来的。”
几人面露不解,徐令萱便问:“你偷茶叶做什么?”又不是什么好吃的。
方奕孟挠挠头:“方才你制茶我都看了,我想自己炒一次。”
他将徐令萱方才做的每一个步骤,说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心里,他想自己学会了这些,以后这些事他就能做,阿令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不用像今日这般辛苦。
徐令萱愣了一下。她望着方奕孟,想起了许多年前的旧事。
一旁的徐婶婶道:“今日太晚了,都过了子时,要不等明日?”
“趁热打铁,我做完会收拾好的。”方奕孟想赶紧温习一遍,怕自己忘记了。
徐令萱便道:“我陪你,其他人去歇息吧。”
很快,屋里只剩下徐令萱、方奕孟两人。
方奕孟有些过意不去,他原本是想让阿令轻松些,却不料表阿令在还要陪着他辛苦。
“阿令,你回去歇着吧,我自己能行。”
“陪着你,我不累。”徐令萱坐在竹椅上,手里捧着一杯刚制好的茶,随口说道。
方奕孟心头一跳。
他情不自禁地望向徐令萱,见她低头品茶,侧脸柔美,动人心魄。
他强迫自己移开目光,将心思放在制茶上。
徐令萱便坐在榻上歇着,方奕孟开始炒茶。
徐令萱望着他的侧影,缓缓开口:“我第一次炒茶的时候才七岁。那天我和你一样,跟着爹炒茶,偷偷留了一筐茶叶。打算事后自己练习一遍,那时,爹也这样陪着我。”
她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其实,把这个人留在身边好像也不错?
……
翌日,徐令萱和方奕孟、张婶婶、小风几人去了茶镇。
因为明日要办婚宴,他们今日要去镇上采买各样物什。
到了镇上,四人便分开了,张婶婶带着小风去买明日宴席需要的食材,徐令萱和方奕孟则去马掌柜的茶铺。
她去找马掌柜取这些日子的卖茶的银钱,马掌柜早就准备好了,收下字据后,递给她一张银票还有一只钱袋。
徐令萱点清无误,正要离开,却见一女子带着侍女进了茶铺。
徐令萱眼睛一亮,她记得这名女子,她就是杭州知府章大人的小妾秦娘子。当年宋二郎在杭州府衙做事,住在知府府邸,她因为去探望宋二郎,见过秦娘子一面,因为秦娘子是余县人,两人当时还说了几句话。
电光火石之间,徐令萱心里冒出一个主意,她连忙笑着上前招呼:“秦娘子,许久不见了,近来可好?”
秦娘子与徐令萱年纪相仿,她微怔之后,点头道:“原来是徐娘子,在这儿见到,倒是巧了。”
徐令萱脸上遮掩不住惊喜:“你还记得我?”
秦娘子轻笑:“记得,徐娘子姿容出众,我当然记得。”
徐令萱有些不要意思:“哪里,您才是最好看的。”
她边说边从旁边的木柜里取出一只墨色陶罐递到秦娘子侍女手里:“这是我家今年新出的径山茶,你尝尝。”
一旁的马掌柜看得目瞪口呆,他寻思着这是他的茶铺吧?而且徐令萱怎么知道那罐茶是她家产的茶叶?
秦娘子也没推却:“那就多谢徐娘子了。”
徐令萱见状松了口气,又说:“若是秦娘子得空,咱们去茶铺楼上坐一会儿,顺便品品茶?”
秦娘子点头:“也好。”
于是徐令萱像是主人一般把秦娘子往楼上带,还冲马掌柜使了个眼色,暗示他去准备茶点。
马掌柜无奈,赶紧亲自去准备茶点。
方奕孟虽然不认识那位娘子,但从徐令萱的言行中看得出,那位秦娘子有些来头,她在讨好秦娘子,应是对秦娘子有事相求。
虽然不知道阿令的目的,但他配合她就好。
所以方奕孟便帮着马掌柜将茶点送上楼,楼上有茶室,茶室内炉火热水一应俱全。
秦娘子的侍女站在一间茶室外,她从方奕孟手里接过茶点,送了进去。
徐令萱正殷勤地斟茶。
秦娘子早就看出徐令萱似乎有话要说,便问:“徐娘子可是有话要同我说?”
徐令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我这人心里藏不住事,我要成亲了,难得遇到熟人,便忍不住想报个喜。”
秦娘子微讶,连忙道喜:“那可真是要恭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