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叶芸紧赶慢赶终于在九点差两分钟的时候,冲进了办公室。
不管生活怎么样,这个班倒是雷打不动得上。
叶芸极限到达,松了一口气,心刚放松,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吓了她一跳。
是来了一条短信。
这年头发短信的人不多了。
她打开一看:
“你好我是陆科,是肖阿姨给我你的号码,说是要我给你打电话,因为我们没见过面嘛,我也一下不晓得说什么,就先给你发个短信。”
发信息的人赫然是“肖阿姨小陆叔叔”。
叶芸没有太激动。
她被前一轮相亲局创飞,有了心理阴影。看到这条信息,竟然有点心烦,这意味着又是一轮敷衍客套,大概率没有结果的“认识认识”。
但怎么办呢?
还得硬着头皮上。
叶芸调动情绪,用很夸张地高涨的语气回了信息:“哈哈,你好~”然后把手机一扔,埋头扎进一堆工作里。
不知何时,她的字典里哈哈替代了呵呵,成为礼貌的结束用语。
不过对方不知道,很快回了信息:“本来想加你微信的,但是你的号码好像不是微信。”
叶芸把微信号发过去,双方加了好友,对方微信名就叫“陆科”,是本名,有点儿特别。
两人约好晚上再聊。
叶芸其实很不耐烦跟不认识的人尬聊,但现在相亲好像都是这么个程序。
于是两人就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勾搭。
本来七八月不忙,今年突然临时加了个项目,叶芸负责前期,忙到九点才回家,已经筋疲力尽,不想说话了,实在难有精力敷衍基本等同于“陌生人”的“老陆”,随便聊了几句后就说:“今天加班有点累,我先去睡了啊!”
然后煮了一包方便面,煎了一个鸡蛋,加一根火腿肠几片生菜,很满足地解决了晚饭。
叶芸收拾了桌子,看到放在桌上的手机亮了一下,她一手端着吃面的大碗,一手抓起手机,点开一看,是一条信息。
“你再干什么呢?”
叶芸看了眼发信息的人----“心飞”,这间隙又一连收到五条信息。
每条信息都有错字。
叶芸叹了口气,猜测这人又喝醉了。
果然,没见她回,微信语音来了。
“你在干嘛呢?怎么不回信息?你过得还好吗?”对方口齿不大清晰,语气中眷恋又亢奋。
这是她的大学同学,在离校前一天才给她表明心迹,虽然叶芸不讨厌他,也觉得他不错,可惜她已经签了三方要去别的城市,而他家就在本市。
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
两人没在一起,但也每断了联系,主要是对方时不时就来个“酒后吐真言”。
从前叶芸每次接到他的信息,都会觉得心底稍温暖。
可此时,她想起这几年两人的纠葛,有了点别的感慨:当年在学校,他因为所谓兄弟的单相思是叶芸,就一直没对叶芸表明心意,拖到叶芸签了三方、离校前的一天表白,这或许就表明了他的感情没有那么现实、没那么勇敢。
自己这些年来辛苦闯荡,贪恋他的这点温暖,却一直因两地相隔未曾下得了决心。
自己也是个不够勇敢、现实的人吧。
她把对方作为一个兜底,想着若真找不到了,总还能抓个人结婚;恐怕对方也只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备胎。
说白了,不过是两个寂寞的人相互给予的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底气,一点点希望罢了。
没什么实际意义。
叶芸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个计划,那他合适吗?
刚冒出念头,就被叶芸掐断了。
不行,最好是陌生人!
她在不知不觉中给35计划打了个补丁。
这一次,叶芸没有回复信息,放下手机,先去洗碗,然后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