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又逢春 > 第17章 念随心起(4)

第17章 念随心起(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面上笑意不减,加上有些谄媚的语气神态,萧晏只觉浑身不自在。

仿佛那日在围场上见着的不卑不亢的女子是他的错觉。

他忙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掩饰尴尬。

门外秦起瞧见正喝茶的萧晏,有些纳闷,刚刚不是还告诉他不要茶水的吗,怎么就喝起来了?

疑惑间,也不知怎的,郑殊岳带去的仆妇手肘拐了一下连翘,连翘回看,就见那仆妇示意她出去。

连翘从来听命令听惯了,都忘了思考就随着那仆妇出了门。

遇上了门口的秦起,三人面面相觑。

那仆妇像个没事人一样,竟顺手将门拉上。

房门合上的声音,让书房中的两人同时看向紧闭的房门。

郑殊岳十分错愕,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

还是萧晏,开口道:“小王女,你是有什么事吗?”

郑殊岳有些尴尬,但还是忍住,继续说道:“夫君没有什么事,听下人说你回来了,我就过来送送茶。”

萧晏抬头看了她一眼,不知怎的,郑殊岳这副模样让他想起了淮江灯市,他见着的女子,好像那女子身量也同郑殊岳一般高,而且那女子好像也姓郑,他听见刘衡唤“郑小姐。”

想着想着,一时眼睛就放空了去。

郑殊岳忙道:“夫君,你是怎么了?”

萧晏回神,“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郑殊岳一听,心中已是惊涛骇浪,面上却依旧笑着道:“莫不是夫君将我认成文小姐了吧。”

“文小姐?”

萧晏疑惑的样子不似做假,郑殊岳不知为何突然忘记了太夫人的叮嘱,努嘴道:“我都知道了,文小姐同你青梅竹马,你母亲要将她娶进门给你做平妻呢,我是同意的,你同意的话就选一个好日子,将这事情办了。”

萧晏还在震惊中,还来不及解释,郑殊岳就虚行了个礼,就离开了书房。

郑殊岳脚步匆匆,秀嬷嬷和连翘见状,紧紧跟上。

书房中只留萧晏莫名其妙的看着郑殊岳离去的方向。

秦起也十分疑惑,“少,少夫人这是怎么了?”

萧晏脑袋飞速运转,母亲同郑殊岳定然是说了那事,他不是早就同母亲说过了吗,这事不要再提,怎么还提。

桌上的茶盏还在放着,里头的茶水已经凉了,萧晏处理完手头事务后,就去了一趟瑞安堂。

柳氏见着萧晏来,又开始哭哭啼啼,先是说萧老侯爷今日训斥她,后又让萧萧晏评评理,什么文映晚来陪她,郑殊岳却没有丝毫待客之道,后又说郑殊岳动不动就威胁他,一会儿要去别宫,一会儿要回冀州……。

萧晏听了个大概,他来之前已经查访清楚,新婚第二日母亲就提娶平妻的事情。

萧晏见着柳氏情绪激动,揉了揉眉心,开口道:“母亲,我知道了,我想吃你做的米糕,你能不能做些?”

柳氏最宝贝她这儿子,情绪瞬间稳定,“好,好,好,我这就去做。”

萧晏点点头,随着一起进了厨房。

柳氏不让他进,“晏儿,你快些去坐着,母亲做就是了,君子远庖厨。”

萧晏没有听柳氏的,还是在厨房里看着柳氏做米糕。

不经意间,萧晏开口道:“母亲,今日同僚们说起婚姻的礼制同以往有变化,我想听听你同我父亲成婚时的礼仪是怎么样的?”

柳氏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说起成婚当天的礼仪。

萧晏有耐心的听着,又接着道:“那第二日呢?”

柳氏停顿了一下,有些伤感,“第二日呐,就要给长辈敬茶,敬完茶呢就要回门了,但是离你外祖家太远了,就没有回门了。”

萧晏听到这里,连声安慰道:“外祖家虽远,但是母亲,我祖母待你好,也算是有个慰藉。”

柳氏点点头,“你祖母待我算是好的,但还是不比亲生母亲。”

“那当然,母亲可是外祖母最喜爱的小女儿”萧晏接话。

柳氏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一脸幸福。

这时,萧晏突然叹了一口气。

柳氏忙问他怎么了。

萧晏开口道:“说到母亲,我就突然想起小王女也是远嫁而来冀州,想来她在冀州也是位被千娇万宠的姑娘,只是没办法才嫁到京都,有时候想,也是可怜,要是在京都受委屈了,都没地方诉诉苦,比起母亲,真是有过之无不及,至少母亲还有姨母在京都,也可以话话家常。”

柳氏听罢,张口又闭嘴,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儿子的用意。

今日老侯爷已经说过她了,如今儿子还来说。

不知是什么情绪,让她不知作何表情。

“晏儿,你不知道,那郑殊岳虽是远嫁而来,但是一点不担待我这个婆母,我说一句,她能说十句……。”

萧晏急急截断话,“母亲,不然你们就少接触,从前你在府中怎么过,你就怎么过,我让她也不来打扰你,她做什么你我别管,各过各的,好不好?”

柳氏面露不悦,“晏儿,母亲是为你好,那映晚一心挂在你身上,多好的姑娘啊。”

“母亲,”萧晏语气加重了些,“我说过此事不用再提,我对文家表妹没有儿女私情,你再这般说耽误了文家表妹不说,这话传到冀州,我和王女才成婚不到三月,就要娶什么平妻,是破坏两邦交好的大罪,你且慎言。”

柳氏一听萧晏说的这般严重,忙道:“那往后母亲不说了,等过个一年半载再说。”

萧晏又捏了捏眉心,他也不理解,母亲虽不是什么大家出身,但曾外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私塾先生,好歹算得上是出自书香门第,怎就这般执拗。

无奈道:“母亲,我再最后说一次,我这辈子只娶郑殊岳一人,什么三妻四妾实非我所想,你好生在府中,从前怎么过往后就怎么过,我再听到这些,我就不回府,搬出去住。”

话音才落,柳氏又哭了起来,萧晏弄的头疼,缓声道:“母亲,我还有要事,我先回去了,米糕蒸糕送到书房,别哭了。”

说罢就扬长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