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说说有什么计划?”一下了车,计划控的青兰杏便迫不及待预备照计划行事。虽然她知道她亲爱的闺女压根没准备任何计划。
直至方才自末京站出站口出门,青兰杏发信息问青山穹“有什么计划”,得到的只是青山穹一句,“看情况到时候再说吧!”。这话还得到了青兰杏一个翻白眼的黄豆表情。
接收到表情后,青山穹不急不恼,只一幅得逞与愉悦的表情,加快了脚下轻松的步子,跟上前妈妈的步子去,并排在她身边。因为她知道妈妈也并没真生气。朋友间浅显玩笑开不得,是没法子做朋友的。有些个亲人做不得朋友,便是母亲开不得玩笑,女儿也对对方开不得。
“你就爱说到时候再说,什么东西都到时候再说。”但不生气不代表不会抱怨,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不符合自己预期的事物抱怨是正常的行为,“你问问贺娘她们,吃饭还是什么。”
信息发罢,青兰杏把手机揣进口袋里,目光从手机上移下来看向前方以及路两侧。听障人擅用眼睛来保持对外界的警惕,使用手机什么的常模糊人对外界判断,尤其是众人即将上的马路上。
跟随人群下了火车,离开站台坐罢电梯刷了身份证出站过后,直接进入地下区域。地下没红绿灯亦不用过马路,只随大流找电梯口上地上便是。但一旦到了马路上,即便是听人也得集中精力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所以每次同青兰杏出门旅行时,青山穹低头扒拉道路导航或其它低头看手机的行为,总会被妈妈拍拍肩,教育她两句。
见青兰杏收了手机,为保持交流顺畅,青山穹也随手揣电话进了衣兜,比手语应去青兰杏最后一句话,“行,那我问问。”
青兰杏使用的手语偏自然手语,通用手语虽然会些但不是母语,一般时候除了与他人交流时会用些。
但同样常理来说听障聋人是没办法理解一些形容词或修辞等,在文字交流时也会有语气太生硬的问题,青兰杏却很喜欢应用比喻等手法,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等写作或是文字交流……甚至用来教训闺女。
村里长大,在镇上普校念的小学,学历也只是初中毕业的青兰杏,能做到使用文字进行文学创作。青山穹问她“文字和手语语言逻辑差那么多,咋学的呢?”,她思考都没思考,只回了句,“喜欢,所以研究了。”
至于如何进入研究,研究过程中的困难,趣闻与难以理解的事情,青兰杏不与任何人言明。
小时候妈妈给讲故事,讲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时,会笑着给自己形容“山进入云端,被雾气包裹,庙宇屋檐像飞鸟展翅。”
所以比较别的孩子,青山穹幼时识字早些,比同龄的人多些,为和母亲交流还自带手语能力。所以直至高中,不论科目成绩如何,不论在什么班级哪个年级,青山穹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山娘初中时代,网络日渐发达,一阵关于“小说主角会十国语言,用十国语言买菜”的梗风靡一时,还小时跟风玩儿梗,青山穹于朋友间四处炫耀自己会三种语言——临滨方言,海河七老家的南滨方言以及手语。
直至今日,青山穹再不愿面对当时得意得要起飞,实际旁人看去是尴尬无比的陈年往事。
“问完了,她俩说先去吃饭,贺娘说,她知道一家餐厅很好吃,有末京最著名的美食,烤肉碎,”一字一顿,青山穹刻意将口型咬得十分重与正。
“是烤碎肉。”
江名贺纠正道。
一经提醒,山娘忙改口道,“啊对,是烤碎肉……反正就是那么个东西。”边开口还边打手语。
“然后呢?吃过饭之后还要做些什么?”对“安排”这充满魅力与魔力的二字,毫不夸张地说,青兰杏闻听过后定会两眼放光,不断追问。
这样混乱无章法,莫名无安排的旅行,恰巧是青山穹最舒坦最向往的旅行,是青兰杏最烦最无语得旅行。因而每每母女同游,常是互相迁就。
地下是寒冷的。尽管人潮络绎不绝,尽管人心热情似火,都掩盖不了冬末春初时节,伤人不上水的寒意——明明零上三四度,但仍冻僵人外放的手。
众人站上通往地上那高层陡峭步梯电梯,伴随着喇叭警醒那“请扶好扶手注意安全”的提示,自低地冷峻——这次当是不得形容地下的——向地上行去。
这次,青山穹不在推脱青兰杏的疑问,禁了声,只打了手语给扶稳扶手站立的妈妈提议,“吃完饭之后去洗浴中心如何?今天咱们去那过夜,省了酒店钱,还不用住贺娘家。我不太想住别人家里,没这习惯。”
洗浴中心,虽是顾名思义“洗澡的地方”,关外与我国北方甚是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