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京城的高强红瓦,炕席床间内里,流传向全国各地乃至于世界各地这样一段来百年前的佳话。
那是在世为天子所掌,人奉天命而行时的故事。
“我们面前看到的正是六年前时候,由国外归还到国内的一本足足四万字的回忆录,它作为史料,为我国最后一任王朝的历史研究起到了空前绝后的作用,为长久以来的那段历史助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外南省博物馆历史文献馆内,一份复制而来的藏品书本端端正正摆放在透明打着黄光的玻璃柜中。
它通体成泛黄色的纸张,似乎一翻则粉身碎骨——青山穹见过这样“脆弱”的纸张,那是一本和母亲同年而生的,来自于一位最后一个帝国的读书人写的市井故事。
这是青山穹当年第一次来到末京的南省博物馆以及当年皇宫中的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时至今日,她也会为这封自白书和那个故事而感慨。
它不是来自代表百姓所需民意,也不是来自官员幕僚们的权衡思之,更不是读书人的叹天不公……而是现在很多人听了便厌弃的天潢贵胄。
当时的青山穹不可谓不惊讶。
原因很简单,她蹭到的导游按部就班地介绍这份文件时,说它是一份对详尽描写了宫中内外人物性格,又论证了人性和人类行为动机以及甚至剖析了皇权体制的一本集大成的丰富史料……
不过内心惊讶,孤身一人时青山穹向来不会向外表现,只边在一旁观瞧着导游队伍中窃窃私语和震惊的目光,心里盘算着日后定寻来原文看。
可不读不要紧。
多年后,出租屋内午休躺在床上犯困的她无意间一翻出那书中内容的誊印本的电子版,她便仿佛越了时空,置身于二百里外的京内城中。
首页的作者介绍,便是惊了她的第一次。她当时去末京的博物馆时心浮气躁,很多东西只是草草见了,如今一看,一瞬便有了时空重叠事事牵绊的幻妙之感。
“李氏端明(扶江十八年——秦晃三十二年),父一品定寒营大将军李明祁,夫为扶江皇帝六皇子,平亲王赵落尘。”
这是……青山穹调动出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和约等于没有的数学能力,强行计算了一番。
嘶……扶江年间共五十二年,扶江之后是立端年,立端过后是川和,川和之后是秦晃……这位是扶江帝六王妃,也就是立端帝的……弟妹?
可我怎么记得,曾不知是从评书还是哪儿听闻的,立端皇帝的兄弟姐妹除了个个短命,便是连他的儿子川和也是短命的,登基不到三年就驾崩了。
这位亲王妃老太太居然活了四朝,整整八十九岁。
看到这里,青山穹还抱有疑惑地特意切进搜索页面,查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平亲王,和他这位王妃的普遍信息。
浏览不过多时,于青山穹心下了然。
平亲王赵落尘,史书上记载是文武双全才貌双全,骁勇善战,曾参与兴修堤坝水利,治理水患及亲临北方雪灾,甚至奉旨在定寒营亲代皇帝行“御驾亲征”事,皇位第二顺位继承人。
甚至最鼎盛时期同时掌管兵部刑部,以及大理寺,权倾朝野,与立端帝位平起平……这些经当代大部分学者佐以史料证实,都是真的。
以及最终于六十岁生日后两天逝世……总而言之,这位一心一意为当初皇帝着想的赫赫战功的人,在史书上以及流传下来的各部门史料数不胜数。
但居多数史学家所言,翻遍各种典籍古籍,那位平王妃李氏的传记在那本自传回到祖国后,都只有左右不过五十三个字,
“李氏,扶江十八年生人,定寒营总将次女,十九岁由上选秀指平亲王正室妻也,生有四子四女共八人,秦晃三十二年卒,终年八十九岁。”
剩下的,青山穹在电子书网站上的公开史料来回翻看,就连捎带脚的提及也没有,好像除生卒年自己夫儿之外,李氏九十岁的一辈子没过过别的日子似的。
比那在高度集权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后妃记录都少。时至越来越多史料公之于众的今日,依然有人推测李氏可能是做了什么当初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这份自白书一样的回忆录未出现时,人们甚至没多往这方面想,只当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人一样,不会轻易被记入什么史册。
毕竟五六年前,第一次听说古代女人在外屋地打盆水洗脚被骂了几百年的事情的那个夏天,身穿背心大宽短裤在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的青山穹没来由地感受到一阵恶寒。
通篇内容左不过叙述了些史料挖掘来的皇家故事。
譬如扶江帝在位五十二年后退位为太上皇,让身体状态相比他姊妹兄弟来看更良好,又经钦天监推算,才将皇位给了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