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人落座后,陈知州和刘通判小心翼翼地看着眼前的两人。
陈知州先在腹内打好草稿,才开口问道:“小公爷和裴公子不远万里来到宣州,定是人困马乏,不如先好好修整修整,随后再探讨如何?”
沈毅虽说是个不问世事的性子。可他这次来宣州,不光是赈灾,还要配合裴泽凯,僵着宣州给摸透。如果不是他们先提前去了受灾的地区,见到大批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看着两人样子,,面色一冷,说出来的话带着一丝怒气。
“还修整,你看的见外面哪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吗,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你们不抓紧赈灾,还在这巴结我。”
沈毅一番话说的两人面红耳赤。
旁边的裴泽楷终于出声了。
“官家此次派我们前来,第一要事,就是这赈灾之事。”说到这,裴泽凯抬头,盯着两人问道:“官家运来的赈灾粮食已送到了吗?”
陈知州回道:“到是已经到了,可是”他看了眼坐在旁边,垂着头的刘士平,见他没任何反应,顿时咬了咬牙接着说道:“赈灾粮不够。”
“什么,不够!”沈毅惊讶站起来,看着两人。
“官家送的三千石粮食会不够!”
陈知州和刘通判的脑袋垂的更低了。
裴泽楷:“沈毅,粮食是不够的,不要怪陈知州和刘通判。”
沈毅狐疑看着裴泽楷,“你怎么知道。”从京城到宣州,两人都从未分开过,他怎么会知道。
裴泽楷将手中茶盏放下,“宣州大约有四万人口,西边的县镇大约五个,人口占了两万,今年除了德平县,地处较远未受天灾,其余四县均被沦陷,陈知州,不知我说的可对。”
陈知州听完裴泽楷的话,脸上的汗如雨下,赶紧用袖子擦了擦。
“裴公子说的都对,都对。”
“既然赈灾的粮已到,那就开始罢。粮食不够的话”裴泽楷突然想起清风楼,便将话题一转,道:“听说宣州海运发达,城中的酒楼商铺不少,刘通判家更是这宣州数一数二的富户。”
通判被他转的话题一转,心中咯噔一下,直觉道不好。
“裴公子说笑了,家中只是做点小生意,不过是来维持生存罢了,不敢说是富户。”
裴泽楷见他这样说,心中一嘲,面上依旧沉静如水。
“即然这样,那就好办了。有刘通判做东,去和城中哪些商贾商量,定能筹出剩下的粮食,等赈灾之事平了,裴某就上书官家,给你们嘉奖。”
陈知州一听,见事情又办法解决,脸上笑开了花。
“这个办法好啊!”刚说完,一看旁边刘通判,笑瞬间拉下去,“只是要辛苦刘通判了。”
刘通判心中暗骂裴泽楷奸诈,脸上却露出一模苦笑。
“裴公子说的法子可行是可行,可是就怕那些人,他不听我的呀。”
裴泽楷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我想这事成了,刘通判便是第一大功臣。”
听到这儿,刘通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只好咬着牙应下来。
“好了,既然问题解决了。”裴泽楷站起身来,“那我们就去赈灾,早一日开仓放粮,就早一日救人。”
沈毅:“啊,现在就去。”
“对,陈知州带路吧!”走之前,陪泽楷又嘱托一遍,“刘通判也早将事情办托,也好早点得到嘉赏。”
“好。两位随我来。”
陈知州带着裴泽楷两人离开知州府,独留刘通判咬着牙,看着三人离开。
清风楼
姜欢忙了一会,刚歇下来,方瑞急就匆匆的赶过来。
“姜姑娘,姜姑娘,不好了。”
姜欢喝了口水,“慢点,慢点,歇口气再说。”
方瑞吐了口气,缓了一会才道:“刚刚有客官说,宣州城里其他酒楼,也出了一道鱼羹,吃起来味道与我们的一样。”说起这个,他又生气的伸出两根手指,“而且他们的价钱,还比我们便宜两成。”
姜欢叹了口气,她就知道会这样。鱼羹的做法本就不难,她原以为还要再晚几天时间,其他酒楼菜能试出来,没想短短几日,就这么快模仿出来了,看来她还是小看了。
方瑞看姜欢一脸平静,心中奇怪。
“姜姑娘,你不着急吗?”
姜欢一笑:“着急有用吗?”她和口水,思索一会到:“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不如将计就计。”
看着远去的姜欢,方瑞有点摸不住头脑。但看她的样子,想是有了法子,他便把心放回肚子了。
听说此事的白师傅,看着在灶前忙碌的姜欢。
“丫头,你有什么想法没?”
姜欢狡黠一笑道:“有,我准备来个将计就计。”
白师傅一看姜欢的样子,就知道她定有后手。
“真是个鬼丫头。”
第二天,姜欢就将方瑞叫到后厨,与他低声的说了几句话。话越说,方瑞的眼睛就越亮。
站在赵师傅旁边的赵二妞,看着不远处的两人,脸上满是纠结,一不留神,菜刀割伤了手,她才回过神来,口中痛呼出声。
赵师傅看着分神的二妞,脸上有些不满。
一开口就质问她:“二妞,你这几日怎么回事?做什么都跟得了离魂症似的。”
二妞低下头回道:“许这几日有点累,所以有些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