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她手上共有一百五十两,刚好能把宅子买下来,可后面铺子装修,以及开业时所需的食材什么的,就没钱了。
刚刚师傅给的,姜欢猜测,已经是他的全部,她在这里认识的人也不多,借钱的话,除了白师傅,还真就没人了。
那她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摆摊,卖小吃。
根据这些时日的观察,发现宣州城内有许多的摊子,城里的巡捕也不早呢们关,除非是影响了街上的秩序。摆摊买吃的种类有很多,吃的有羊肉、鱼虾、螃蟹、香药果子、糕饼等,也有卖日常用品的。
想要挣钱,她只能买一些不一样,想了半天,她便准备开一个煎饼摊子。
说干就干,第二天姜欢就出门去了铁匠铺,定制铁裆,转头就又去了集市。
集市在城北,离白家也不远,走过几条坊市就到了。
集市上人头攒动,姜欢挤了半天,才挤了进来。
看着道路两旁的小商小贩,每个人,都在极力的吆喝,有的则人满为患,有的则空无一人。
走到一处,她还看到有人在杂耍呢,她逛着逛着,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了,直到走到一处摊子。
摊子旁边围了一圈小孩,老人熟练地那这铁勺,犹如走笔游龙地画着。
不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出现在板上。
姜欢眼睛都不眨的问:“老人家,这糖画几文钱?”
摊主笑呵呵伸出五个手指。
“五文前一个。”
姜欢利索的掏了钱,将糖画拿在手上,在一群小孩艳羡的目光中走了。
走到集市出口,姜欢终于到了她的目的地,香料铺。
刚走到香料铺的大门处,一大股香味铺面而来,直接呛的姜欢连连后退,还止不住地打喷嚏。
坐在柜台后的娘子,听到动静抬头看去,瞧见姜欢的动作笑着起身走了出来。
“新来的客官,对这些味道都不适应。”说着递给姜欢一个荷包。
“你拿着这个,放在鼻子下闻一会就好了。
姜欢接过来,一股提神醒脑的气味驱散了那些辛辣的味道,顿时觉得脑子清醒不少。
掌柜娘子笑着问姜欢:“娘子是想做什么呢?”
姜欢道:“做些吃食。”
掌柜娘子带着姜欢到铺子东边,“这些都是做吃食用的香料,都是五十文一斤。”
姜欢惊呼:“这么贵!”
掌柜娘子笑了笑。
姜欢则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忙跑过去后就去选香料了。
还好要的不多,等姜欢选完,掌柜娘子一量,刚好一两银子。
她心痛的拿出一两银子放在柜台上。掌柜娘子看着姜欢那扭曲的表情,一下就忍不住了。
“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姜欢有些茫然的看着眼前,笑得肆意的女子。
“好了,你的香料包好了。”
掌柜娘子将包好的香料递给姜欢。顺手又将一块木牌递给她。
姜欢疑惑:“这是什么?”
掌柜娘子解释到:“这是我们铺子的牌子,下次再来买香料,拿出牌子,均给八折。”
姜欢眼露感激,“多谢掌柜娘子。”
等姜欢买完调料,不到五日,她要的东西都已备齐,就只剩行动了。
南方的春天总是来的格外早。
这日清晨,迎春花硬着朝霞开出了花骨朵,姜欢也推着她的东西开始出发了。
她在昨天就已选好了地点,就在府学的对面。
因府学每日上课的学生之多,囊括了整个宣州,且其中富家子弟也不在少数。
所以,它的对面就成了一条小型的市集。
每日来摆摊的东西,什么样的都有,吃的也不少。
等姜欢到时,许多的游摊都已出摊,鳞次栉比的从街头摆到街尾,好不热闹。
卖馒头的、卖花糕的、卖糯米团子的……都是日日可见的熟面孔。但今儿个却多了个身量欣长,肤白眼圆的娘子。
小娘子身着杏色的衣裙,头发用布裹起,襻膊将袖子挽在身后,露出两条白嫩嫩的胳膊。
这位小娘子的摊子,路过的人都满眼疑惑。
只见她身旁放着一个炭炉子,上面还放了一个平底铁裆,铁裆的旁边还放了个竹架,竹架上摆满了瓶瓶罐罐。
众人只见那小娘子在铁裆上刷一层油,然后舀出一勺面糊,倒在铁裆上,再拿出一小木板一转,面糊就均匀的摊开了,又敲碎一颗鸡蛋,摊在上面,一张面饼就好了。
众人以为这就完了,谁知又见这小娘子将面饼翻了个面,抹上酱料,撒上葱花和芫荽,再放一块撒子卷起来来,用铲子从中间一切,这饼就算成了。
煎饼一做好,摊子旁也围了不少的人。
见东西做好了,人群里有沉不住气的,举起手看着姜欢,高声喊道。
“小娘子,我要一个。”
姜欢笑着,将刚刚做好的饼子包好递给他。
“客官,你是今日小摊的第一位客人,给你折价两成。”
这话一出,旁边围观的人,心里顿时一阵后悔。
可也有的聪明的,赶紧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