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春明堂,顾清时想起离开曦和堂时顾清晚得意洋洋的嘴脸,气有些不顺。
顾清音看着妹妹气鼓鼓的脸:“谁惹你了?”
顾清时:“她得意什么,若不是姐姐主动相让,她连赴宴的资格都没有,还跟我显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顾清音:“知道她是这样的人,何必再和她一般见识。”
顾清时:“就是气不过嘛。”
顾清音摇摇头,走到美人榻榻尾的立柜前,整理要带回江城的书册。
顾清时跟过去,拉住顾清音的手,令她看着自己:“姐姐当真一点都不会后悔错过琼华宴?”
顾清音笑:“为何要后悔?”
事实上,一想到能远离京城远离萧惟凛,她整个人就有种轻盈自在之感。
“太子殿下,”顾清时紧紧盯着顾清音:“姐姐不想再看一眼?”
虽说这事已经不容更改,祖母将姐姐离开的日子都定下了,且顾清时明知道自己将来出阁后与姐姐离得越近越好,可她不知是因为舍不得和姐姐暂时分开,还是忘不了姐姐之前谈论是太子的模样,她突然犹豫了,很怕姐姐离开并非出自真心。
顾清音看出了妹妹表情中的凝重,也认真回望她,镇定道:“你高估他了,他于我而言并非了不得的人,回江城才是我日夜所盼。”
顾清时确定没看到任何勉强之意,松开顾清音:“那我就等着同姐姐团聚。”
顾清音弯起眉眼。
妹妹与谢家毕竟有婚约,有堂而皇之离开京城的理由;但她不一样,只能步步为营。
在她的计划里,她先利用编造的爹爹托梦之事回江城,利用前世的记忆帮助谢家避开那一场形容灭顶之灾的劫难。
等江城稳定了,谢家将妹妹迎娶回去,有玄安师太的那些预言在,祖母不会想她回去,那她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她们姐妹就此在江城定居,再也不用卷入京城的烟云。
光是设想离开后的生活,顾清音就感到无比新奇,充满干劲。
思索间,顾清时从柜子里抱出来一沓写过的宣纸:“这些姐姐打算如何处理?”
顾清音一下子就认出来,那是她练字的废纸,内容是有一阵在京城流传甚广的《治国十思》。
萧惟凛那厮写的。
“烧了吧。”
*
同一日,前往东宫的路上。
萧惟凛刚从衙署出来,心情颇好。
得益于前世的记忆,如今在处理政事上简直称得上得心应手,再棘手的案子,也不会有焦头烂额之感。
伴着夕阳,萧惟凛看着自己映在青砖上的影子,内心一派从容闲适。
抵达东宫门口,心腹听风行色匆匆迎出来:“太子殿下,皇后娘娘病了。”
萧惟凛心中咯噔一下。
前世母后这几日似乎也病了一场,重生后他早早寻了借口让凤藻宫里的人注意,没想到还是没能避免。
萧惟凛:“去凤藻宫。”
王皇后不是萧承渊的生母,他的母亲是元后,在他不到一岁时病逝。
母亲病逝后,外祖从族中另选了一名女子进宫,论起来,王皇后是他的远房姨母。
他虽是嫡长子,因为父皇子嗣甚多,没有太多精力关注他。
而姨母对父皇没有感情,也没有要自己的孩子,一心抚养他长大。
就这样,他们一个是不受宠的太子,一个是皇上看不见的续弦,在滔天富贵与危机四伏的宫中相互陪伴,有着比普通母子更深的情义。
萧惟凛进凤藻宫不用通传,很快见到王皇后。
王皇后很意外:“你怎么来了?”
萧惟凛面色凝重:“儿臣听说母后病了,来看看。”
前世母后就是自知时日无多,才着急给让他成亲,免得将来婚事被别人拿捏。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但也知道母后都是为了他好,虽不愿过早成亲,还是听从了母后的安排。
所以在重生后明明提前干预了,母后却还是病了,萧惟凛心里沉甸甸的。
王皇后人虚弱,笑容却很明朗:“都是老毛病了,没什么大碍,修养两天便好。这是哪个好事者告诉你的,真是大惊小怪。”
老毛病……萧惟凛心中一派凄凉,前世母后就是被这老毛病要了命,母后没来得及看到他登上那个位置就撒手人寰。
萧惟凛:“母后放心,儿臣一定找人治好您。”
王皇后自己知道的情况,虽然治也没用,但还是大感安慰。
既然人都来了,她也不是起不了身,王皇后让宫女取来琼华宴的名单,指着圈出来的三家:“我打算重点看看这几家的姑娘,如无意外,从这几家里选出太子妃。”
前世萧惟凛一心扑在政事上,对他而言,娶谁并无差别,母后看着合适便可。
事实证明,母后的确给他选了位好皇后。
萧惟凛看到了承恩侯府,这一次萧惟凛很好奇,母后选人标准是什么。
“这几家有何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