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化见众人都为这举世罕见的大报恩塔而感慨时候,他则为众人顺势介绍起来这大报恩塔的来历。经过杨铭化的介绍,众人才对大报恩塔的来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成祖朱棣靖难之后为报答父母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罔极之恩”所建,遥遥望去,竟高耸入云,周长百米。这项工程从永乐十年开始,直至宣德年间才竣工,耗时近二十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十万人,耗资二百多万两万两银子。据传,塔建成后,九层内外共设篝灯一百四十六盏,每盏芯粗一寸左右。除了中间的一根管心木,塔身通体没有一寸木头,全身砖砌,装饰全部用各种颜色的琉璃配件,顶端放有一枚硕大无比的纯金宝珠。塔的内壁布满了大小不一、全无重复的金佛。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佛灯永明,通体辉煌。塔周身有152个铃铛,微风吹过,即便就连在城门附近的周盈盈都能听见声响。
周盈盈也知道大报恩塔就是到了清朝也还存在,如今看到大报恩塔瑰丽辉煌的惊鸿一瞥,愧疚是有一点,她也并不是太难过。只是周若云看到这高耸入云的琉璃佛塔,心中却有着一缕淡淡的愧疚。因为大报恩塔的毁灭就发生在她所生活的时代。
就在清咸丰年间,四百年都不曾坍塌的大报恩塔连同大报恩寺一起毁于战火。关于此塔的被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军攻占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塔居高临下炮轰南京城,太平军先下手为强,遂“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另一说则是毁于1856年天京之变中,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炮轰城内,遂炮轰、炸毁此塔。
就这样,这个全中国最高的建筑,这个象征着古典中国辉煌的建筑,就在十九世纪中叶,连同北京的圆明园一样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烧毁。只不过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外患,大报恩塔的毁灭是因为内忧。内忧外患之下,古典中国残留的最后一丝让人崇敬的古典之美也化作了那一片让人感慨万千的遗憾。
正在周盈盈周若云姐妹为了大报恩塔最后的毁灭而各有想法的时候的时候,杨铭化突然告诉大家一个秘闻:“你们知道吗?传说这大报恩塔的最高处就是一个隐秘的禁地。建成之后,成祖下令最高处只准他一人进入,任何人都不允许闯入,一旦发现有人擅入大报恩塔的最高层,杀无赦!”
听了这些话,周奎和凌云倒是惊呆了。只是周盈盈和周若云倒是一脸淡漠。
周盈盈心中自然明白成祖朱棣在这大报恩塔最高层竭力隐藏的究极内幕,自然对这一切也不怎么感兴趣。而周若云倒是看看姐姐周盈盈,生性好奇的她对于这个内幕很是感兴趣,她想要姐姐哄哄姐夫一块去大报恩塔最高层看看,想探究一下这大报恩塔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虽然周氏姐妹在南京城逛地很开心,但是这一次周家之所以来南京城,并不是来南京游玩,而是照顾参加南直隶乡试的杨铭化。一开始杨铭化自然不爽和周奎一块去南京,但是杨铭化虽然读书好,但是一些社会经验自然不够,如今就连下榻的旅馆都是周奎和凌云帮他找的,因此对于周奎和凌云对他的照顾,他虽然不愿意无功受禄,但是也不好意思拒绝。久而久之,杨铭化也和周奎一家人熟悉起来了。因为杨铭化忙着在乡试前临时抱佛脚,他也要在客栈中读书写文。周奎也是一个人油子,他不愿意打扰杨铭化临时抱佛脚,也就在杨铭化用功学习的时候带着两个女儿和凌云一起到南京城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