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黄而凝重的烛光下,杨广、杨俊、杨秀、杨谅四兄弟围坐于密室之中,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兄嫂杨勇与李婉的深深怀念,以及那不共戴天的复仇之火。杨广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他低沉地开口:“兄嫂之仇,不共戴天。但我们要智取,不能让中原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杨俊轻抚着案头的书卷,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哥说得对。我们不妨利用周边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借刀杀人,让契丹族自食其果。”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仿佛在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
杨秀紧握双拳,青筋暴起,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此计大妙!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必须时刻警惕,防止他们趁机侵扰中原。我愿领兵驻守边疆,一旦有变,定当痛击敌寇!”
杨谅虽然年幼,但此刻也显得异常坚定,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着兄长们,“我也要去!我要和三哥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为哥哥嫂嫂报仇雪恨!”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不可动摇的决心。
杨广看着弟弟们,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仿佛能看到兄嫂的笑脸在月光中闪烁。“好,我们杨家男儿,就是要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位弟弟,“但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复仇,更是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安宁。我们不能让兄嫂的牺牲白白浪费,更不能让中原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着什么。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605年,隋大业元年,这将是我们杨家崛起,也是契丹族衰败的开始。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决不能让他们侵扰中原一丝一毫。”
杨俊走到杨广身旁,轻声说道:“二哥,我已经暗中联络了突厥,他们对我们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感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愿意成为我们的盟友。”
杨秀则是一脸战意,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契丹族败退的那一天了。二哥,你就放心吧,边疆有我和四弟在,定不会让任何敌人越过雷池一步!”
杨谅也紧紧握住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对,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为哥哥嫂嫂报仇,也为我们的未来打拼!”他的声音虽然还带着一丝稚嫩,但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信心。
四兄弟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也有对兄嫂深深的怀念和敬意。他们知道,这条路虽然艰难且充满未知,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隋大业元年。契丹族果然如杨广所料,南下营州地区,意图侵扰中原。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想到,这正好落入了杨家的算计之中。
在杨俊的精心策划和杨广的运筹帷幄下,突厥突然出兵对契丹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契丹族措手不及、溃不成军,4万人被俘虏、损失惨重。而杨秀和杨谅则率领隋军严阵以待、枕戈待旦,在边疆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确保没有任何漏网之鱼能够逃入中原。
当捷报传来时,杨广站在太极殿上、俯瞰着整个京城。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兄嫂的深深怀念。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默默说道:“哥哥嫂嫂,你们看到了吗?我们成功了!杨家永远不会忘记复仇、也永远不会忘记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安宁。”
而杨俊、杨秀、杨谅三兄弟也在这一刻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和决心。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杨家崛起的脚步。他们将继续书写着属于杨家的传奇篇章、让后世子孙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
在无数个深夜,隋武帝杨广独自坐在御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深邃复杂的面容。他手中握着一卷史书,却无心阅读,思绪万千。他回想起自己身为晋王时,那些为了权位而施展的计谋与手段,尤其是针对兄长杨勇的种种布局。那时的他,为了夺得储君之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利用了母亲独孤伽罗的不满,塑造自己勤俭持家、忠孝两全的形象,将杨勇推向深渊。
但现在,当杨勇因外敌之手而非兄弟相残而离世,杨广内心深处的愧疚与矛盾如同暗夜中的潮水,一波波涌来。他意识到,尽管达到了目的,却失去了再也无法弥补的亲情与纯真的时光。他与萧妃的结合,虽稳固了政治地位,却少了杨勇与李婉那份纯粹的爱情,那种不染宫廷权谋的纯爱,让他感到一丝羡慕。
杨广轻轻合上手中的史书,目光转向窗外,月光洒满了空旷的庭院,也洒进了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他低声自语:或许,权力的顶峰确实是孤寂的。我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与兄长并肩的机会,失去了见证他与婉儿嫂嫂那份简单幸福的权利。如今,我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江山,让它成为你们的骄傲,也让我们的后代不再重蹈覆辙。
想到这里,杨广站起身,走出御书房,步入夜色之中。他决定,要在有生之年,将隋朝治理成一个内外安定、百姓富足的盛世,以此作为对杨勇与李婉最好的祭奠。他要让后世之人知道,杨家兄弟之间,除了曾经的权力争夺,还有更深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超越生死的相互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