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修改意见
此《意见》关注最大的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策对“三农”的支持和关怀,是惠民之举和德政之策。《意见》总体上写得很好,做了大量工作,下了功夫,切实贯彻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语言文字精练,结构严谨,为更加完善,现提出如下修改建议:
1、生产环节写得很到位,但在农村二、三产业和物流业、服务业上表述不够,相应的政策措施有点不足。在指导思想上增加“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并把大力推进滨河特色现代农业与着力开发农村非农产业有机结合,加快城乡产业、物流、经济的对接和“双向”互动交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内容,这符合中央和国家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精神,建议在“一、(三)”中有所体现。
2、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和产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增值增收的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建议在“二、(三)、3”中,在建设的量化指标和形象进度方面,有所表述。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硬件环境措施,特别是我市农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设施设备老化,效益衰减,更新改造是当务之急,建议在“四、(二)、1”中,在改造建设的形象进度及量化指标上有所体现。
4、建议在“四、(四)、1”中,增加“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实行‘产学研’结合,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大中专院校的与农村合作,研究破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的内容。
5、试点推广农业风险基金,与订单农业相结合,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征收基金,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风险基金补贴农户,提高抗卸市场风险的能力。建议在“四、(一)、2”中增加此内容。
6、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上,新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实行营业税、增值税等适当减免,免两年,减半三年征收,以及加快提取设备折旧费,“绿色通道”市管路桥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
“叮铃铛铛……”突然,一阵熟悉的木琴音乐彩铃声响起,达恩豪正在编写修改一份课题材料,一听同时感觉到自己的手机也在震动,赶紧从裤兜里掏出来自己的手机来一看,屏幕发亮,立即点绿圆点接听。
“刘所长你好……不忙……干呢,谢谢……行……行……好的,再见!”是滨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刘所长打来的电话,先问达恩豪最近忙不忙,回答不忙,再问有个写材料的活儿干不干?痛快地回答干呢,然后就是交待材料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强调钱不多,大概交稿的时间,最后就互相道别挂机了。
达恩豪装回手机到右裤兜里,开始思谋刘院长这个事情。刘所长说是市上掏钱,由市社科院为主组稿编辑,出一本蓝皮书,书名叫《滨河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是河陇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的丛书之一。达恩豪非常重视,赶紧抽时间,挤时间,加班加点地爬电脑,找资料,查网页,分析思考,计算核实整理数据,反复修改。花了三四天时间,写出来了第一稿,共29页约1.5万多字,又用十天的时间修改增补,第二稿成稿共42页,约2.2万多字,又利用5天时间,修改压缩提炼,形成第三稿,共11页约1万余字。达恩豪立即微信发送给刘所长,第二天,刘所长回过来微信:“收到!谢谢!”他记得大体内容,简要如下:
“滨河市第三产业形势分析及预测
自1994年滨河市被国家确定为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以来,作为具有滨河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里程碑意义的滨河商贸中心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滨河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地。滨河作为西北商贸中心的地位已经确定,基本形成了包括10大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批发市场、5大生产要素市场、8个繁华商业小区和5大配套服务体系的4个功能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到现在已形成了GDP半壁江山之势。三次产业间结构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格局已由“二、三、一”的顺序,转变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并驾齐驱,并正在进入第三产业领跑GDP的“三、二、一”产业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