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金融形势
“未来五年对我国金融发展形势的基本估计,一是金融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二是直接融资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迅速发展;三是我国金融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四是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五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广度将进一步扩大、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当前滨河市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金融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金融在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二是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现有投融资方式很难满足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三是经济发展几乎全部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发展严重滞后;四是金融机构发育程度普遍不高;五是金融人才严重不足。
当前滨河市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发展方式和业务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总量充分、结构合理、方式得当的投融资支持;三是把发展直接融资作为滨河市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四是积极培育本土化的投资和金融龙头企业,发挥滨河银行的带动作用;五是统筹金融改革、开放、发展,以金融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发展;六是确保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初步考虑,滨河市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的基金中心。内容包括建立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对冲基金等为主的基金体系,建立国际性的基金投资、交易、信息、传播、教育、研究和交流、以及配套服务中心。核心是通过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超常规发展,加快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带动滨河金融业的全面进步,支持滨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把滨河市建设成为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基金中心有难度,但经过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是我国需要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体系,西北地区专业化金融中心尚未形成,这为滨河建设基金中心提供了发展空间;二是我国基金业发展整体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区都未形成明显的发展优势,专业化基金中心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滨河市基金中心发展可能形成相对优势;三是基金中心建设可以远离主要金融中心城市。滨河市建立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的基金中心也具有一定条件。一是有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支撑;二是具有建立基金中心的较好的区位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可以成为国内外各类基金公司的总部或夏季总部;三是滨河市已经具备建立基金中心的初步经济金融基础;四是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滨河作为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的基金中心的内涵和特征:一是突出基金中心的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二是建立基金机构聚集的物理场所—滨河基金城;三是制定一整套支持基金中心建设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四是努力成为基金机构集聚中心和基金投资、交易、信息、教育、研究、传播、交流以及配套服务中心,争取尽快在滨河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国际基金管理学院,尽快创立由市委、市政府主管,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杂志,尽快开办“国际基金管理(滨河)论坛”;五是尽快创立滨河市政府引导的基金公司。
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在适当时候召开滨河金融工作会议,在严密论证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滨河市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提出“滨河基金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二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组织领导和落实构建滨河基金中心的各项工作。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滨河基金城建设领导小组。抓紧组建滨河市金融办公室。三是拟定滨河专业化功能型国际性基金中心建设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充分论证后,上报省委、省政府,并报国府院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滨河基金中心作为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四是抓紧制定各类基金机构、基金人才和基金业务落户滨河的办法和政策。五是积极打造2-3个滨河本土化的金融龙头企业。进一步支持滨河银行发展,加快改革重组步伐,增强赢利能力,争取尽快上市。商请有关部门支持成立滨河市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发展基金投资和基金管理的龙头企业。
滨河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积极转变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阶段。但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滨河市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总量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过高,直接融资发展严重滞后,金融成为制约滨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滨河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这为滨河市的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滨河金融发展审慎定位,争取走出一条西部中心城市有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