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采取生物与工程相结合以生物为主的方法,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发挥其综合效益的原则。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原生种修复效应,科学地应用人工辅助措施,加快原生植被恢复的原则。
——降水量在400mm以上区域生态修复。依托当地的天然林分布区域或片林区,沿林缘开始,逐步扩大林地覆盖范围。
——降水量在300~400mm区域生态修复。应用雨养生态技术,截流和收集自然雨水,并采取生物措施保水抚育,修复植被。
——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区域生态修复。采用全封育和人工辅助措施,导入原生态种,促进原生灌、草植被的修复,提高覆盖度。
坚持人工诱导、重点导入、促进自然植被自我修复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坚持生态富民、生态为民的原则,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七、总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一)总体目标
充分应用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及科学的生态修复理念,利用10年时间,研究、集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植被修复的新方法、新技术,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提供科技支撑。项目完成后,试验区内的植被覆盖率由目前的12.21%提高到50%以上。
(二)预期成果
从根本上恢复滨河地区的生态植被,改善滨河城市环境,减轻城市大气污染,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总结集成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的干旱半干旱自然生态修复试验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探索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植被修复与恢复的可行性道路和技术,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的全面启动奠定基础。
八、生态修复规模和内容
(一)规模
总规模1000万亩,包括现有林地和草地。其中:天然林及森林缘区、草地生态修复约120万亩;中部黄土丘陵生态植被修复约810万亩(包括已造人工林170万亩);北部荒漠区生态植被修复约70万亩。
(二)生态修复内容
1.高寒草原区
本区包括槐间南部及向上西南部的局部。面积约40万亩。境内为草原环境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降雨500mm左右,有良好的草原植被。本区的主要特征是,海拔高、温度低、降雨多,植物生长期短,植被覆盖度较好。生态修复的措施主要是保护草原,防止过牧,防止破坏,促进草场植被恢复;荒山荒坡可充分利用原天然灌、草植被,采用人工辅助技术,提高覆盖度。
2.天然森林保护区
包括槐间县的兴云山、马鞍山,三滩区的隘山(黄河以南),以及向上县的鲁城以北和将军埠一带,总面积约80万亩。本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降水量在400mm~600mm,海拔在2000米以上,人口稀少,主要为农业人口。自然植被多为次生林,林缘区以外多为干旱草原;分布有大片农业用地。”
“嘀嘀嘀”手机接受信息的提示音响了几下,同时,达恩豪感觉到右大腿外侧装手机的地方,有轻微的震动。他赶紧掏出右裤兜里的手机,解锁点亮,打开一瞧,是一条微信短消息,再打开仔细瞅了瞅,又是单位同事大腮帮子眼镜儿巴其平发来的搞笑段子,具体内容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