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在市府写材料 > 第123章 第 123 章

第123章 第 1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滨河市生态环境建设,属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整个地区的形象、环境等密切相关,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其建设投入不宜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而是以寻求生态、社会价值为主要目标。

(一)资源动态展望

项目完成后,在滨河市城区周边地区形成1000万亩的生态林地环围城市,并与现有天然林地有机结合,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将为黄河中上游及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起到积极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生态效益

(1)对滨河市区大气逆温层的改善

据国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滨河市环境污染的研究认为,滨河逆温层形成与兰原山感热输送有关,山顶加热的暖空气输送到滨河市上空,形成了滨河市逆温层,绿化后滨河市晚上逆温层强度及大气稳定明显减少。有利于滨河市污染物的向外输送。因此,在生态植被恢复中科学配置植物,形成南乔北灌的生态景观格局,将形成大面积不同结构的下垫面,可在滨河城郊产生“冷湖"效应,促进对大气的影响,有利于打破滨河冬季的“静风”状态,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将有效减缓滨河市大气污染。

(2)保持水土效益

据研究,林地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在100~500t/km2左右,每亩林地比坡耕地(即完全无覆盖之地)少流失泥沙3.1×103kg。项目完成后,项目区林地每年减少流失泥沙量为580万亩×3.1×103=1798万t。

(3)减轻城市污染

研究证明植物不仅对大气中的烟灰和粉尘具有吸附和阻滞作用,减尘率为30.8~50.2%,还可通过增加覆盖度,减少地表扬尘的产生。滨河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TSP)的污染,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大大减少、降低大气中的粉尘和进入城市的沙尘量,从根本上治理城市的大气污染。

(4)调节气候效益。随着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可使滨河市年气温变差减少,降水量增加,系统内的空气湿度也将增大,植物生存的条件将得到改善,使滨河的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5)森林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森林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污染物。项目区由于为人工造林地,按天然林功能的10%计算,年可吸收CO2 1200万t;项目区按每公顷森林每天释放量0.073t计,年可释放O2876万t,可满足320余万人年呼吸所需,同时植物还有吸收SO2、HF和C12等有害气体的作用。

(三)社会效益

黄河中上游滨河段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试验项目是一项集工程建设与技术研究与一体的公益事业。项目完成后,会极大地改善滨河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工程的实施可以形成森林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和降雨量,提高农业产量,推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滨河市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拉动经济增长,拓宽就业门路,对于促进滨河市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项目的实施,可为滨河市人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存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总结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技术支撑体系,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及西部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黄河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根治黄河水患和国土保安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示范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二、建议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示范项目已势在必行,建议省、市政府尽快组织论证,申请国家立项,争取早日付诸实施。”

“嘀嘀嘀”手机接受信息的提示音响了几下,同时,达恩豪感觉到右大腿外侧装手机的地方,有轻微的震动。他赶紧掏出右裤兜里的手机,解锁点亮,打开一看,是一条微信短消息,再打开一望,又是单位同事大腮帮子眼镜儿巴其平发来的搞笑段子,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1、过年回家,以为没有对象花2000租了个女友回家,约定就是吃饭,绝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一开始倒是没什么,后来家里亲戚开始给她送礼物,咔咔咔的送,一周后,她认真地看了看我,眼角泛泪说:要不就凑合一下吧……这些东西我不舍得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