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想,到底为什么了。
心里的念想告诉她,抬头看沈旭清。岑宁熙却头一次别扭的不想看。
或者说,不敢看。
这种心理状况太奇怪了。
有时候别扭的情绪很影响思考,岑宁熙没心思听下边的歌。过了会儿,发现选手在唱《时间煮雨》,悲伤的调调让岑宁熙心里好受一点,
微微侧眸用余光看沈旭清,还好,她正认真地看大屏幕上放的mv。
岑宁熙的紧张感消失,她暗自松了口气。
后半场,有个身材保持健康倒三角的女孩盛装打扮,唱林俊杰的《修炼爱情》。却在上场前被叫停,让她换歌,下一位选手补上先。
结果因为临时换歌,女孩准备不充分,频频跑调,甚至副歌部分有破音的征兆。好几次险些没唱下去,现场大家踊跃鼓掌,激励她唱完。
此番小插曲,无人放在心上。
后来,苏楠说,很多歌曲校领导拿到节目单时,都让选手准备至少两首歌曲。由于比赛场面有人拍摄全程发送到学校的社交账号里,校领导临时觉得大屏幕上“修炼爱情”四个字太显眼,传播早恋风气,让选手启用备选曲目。
大部分选手都不需要启用备选曲,因此没认真练习导致失误频繁很正常。
要说是谁的错,肯定是校领导的错。可惜这学校里,学生哪里能和领导叫板,所有人都以为这事不了了之。
十佳结束没几天,临时改歌叫陈诗儿,和同班同学,也就是学生会长吵了一架。学生会长负责每个节目的审核。从会长拿节目名单给校领导一审直到比赛正式开始前都没有问题,是校领导临时起意要改,让学生会长找人通知,陈诗儿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猜测会长落井下石。
会长也有一点错,就是她提交名单时把有关爱情的元素都抹去,历年来校领导都睁只眼闭只眼给过,今年不知怎么的,管得严格起来。
可谓是好心办坏事。
她俩晚自习吵架影响别班自习。不少人私下念叨,压根没人在意那天的失误,没必要如此耿耿于怀。
也有人替陈诗儿辩解,毕竟是盛装出席,不曾想落得个差强人意的结果,恐怕会心心念念一辈子。
岑宁熙的注意力全然不在十佳的八卦上,后边唱的什么她记不清,回忆只停留在开场的那首《女孩》。
和她身边的那个女孩。
岑宁熙真的很不想承认,她开始关注起一个人,在意她的每一个细节。
很小的时候,她妈妈说,班级里的谁谁多乖啊,成绩也好,性格也好,得到的小红花最多。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夸奖那个女孩,让全班同学以她为榜样。
小宁熙听进去了,她开始每一天观察那个女孩的一举一动。女孩写字,她也埋头写字,女孩用橡皮擦,她也拿起橡皮装模做样地修正错误。那时候她在想,这样自己是不是也能够变得和她一样,拥有班级里最多的小红花?
后来岑宁熙发现,她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没法在路上看到老师笑盈盈问好,而是扭头一溜烟走了。
从那之后,岑宁熙认为观察别人的行为很傻,像是逼着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而且只顾自己也能够过得很好。
她的成绩并没有因为模仿不到位变得很差,岑宁熙很聪明,老师和家长都是这么评价的。可就是不爱说话,太内向了,不够有活力。
内向在长辈们看来是个缺点吧?
初中爸妈工作忙,把岑宁熙送到寄宿学校,体验了需要社交的集体生活。岑宁熙证明一件事,她只是安静,不是内向。集体生活在她眼中,只要和每个人划分固定的界限,以别人的要求按需回馈,她就能过得顺风顺水相对安稳。
过去的岑宁熙,是中间人,是边缘者。没有小团体,没有很深切的友情,同学们之间的矛盾也好,亲密关系也好,岑宁熙经常在中间当媒介传递信息。
她与所有人的关系都挺好,又与所有人的关系都不太好。
岑宁熙不需要一段亲密的关系,她觉得没必要,这也是她对亲密关系有所排斥的原因。因为未知,因为陌生,因为见过太多决裂,两面三刀,她对一段关系的期望值很低。
她对社交拥有一段弹性关系,别人走进她就退步,别人远离她就走近。互不越界,互不打扰。
可是她开始注意沈旭清了,渴望与她更进一步。
岑宁熙与沈旭清的关系超过了她的弹性极限,现在她的神经就和那即将崩断的弹簧一样,摇摇晃晃嘎吱作响。
钢筋被拉扯超越弹性极限时,会经历一段应力与伸长率不成比例的混乱阶段,在学术上,这个叫“屈服阶段”。
和人相处就像是拉扯一段有弹性的低碳钢,遇到想要亲密的人,就不自禁地用力扯了点,超出弹性极限,进入屈服阶段。
一旦进入屈服阶段,钢筋的形变无法复原,双方要小心翼翼维持钢筋的连接,稍有不慎,结局就是“啪”的一声断掉。
和沈旭清的相处正是这样,进入屈服阶段,无论这段关系能不能持续,她已经无法恢复到原本的模样。人不是钢筋,人比钢筋更容易形变,更容易变成另外一个人拉扯的形状。
理智的尺度保护岑宁熙至今没有留下他人的的形状,但是这次,不同以往。
晚上,岑宁熙罕见的失眠了。这只会发生在刚住宿不熟悉集体生活的学生身上,或者,有心事的人身上。
很显然,岑宁熙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