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心满意足,放了碗筷,便上了二楼。
二楼已经坐满了人,一些半大的孩子坐在桌前,跟着颜喜书画斋的白老后面,像模像样地学写对联,边写边互相攀比着,看谁的字更像白老的。
白砚递了支毛笔过来,让老孙也试试,老孙连忙摆摆手——刚刚在楼下写灯笼下的四个字都憋了半晌,这会儿就不在一群小家伙面前露怯了。
白砚点点头,又回头拿出副写好的对联和福字递给他,字迹遒劲有力,一看就是颜喜书画斋的水平,他便开开心心地收下了。
再往上走,从楼梯跨出去,到了三楼天台,仿佛从烟火十足的老街区穿越进了年轻人的聚集地。
一侧,屏幕上播着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屏幕前的几个年轻人笑成一团。另一侧,小葫芦和老街上的孩子们围观着几个茶馆熟客抓娃娃,隔几秒便爆出阵惋惜的喊叫声。
中间的餐车上,居委会的陈帆兴致盎然地张罗着一些酒水饮料,见老孙凑过去,递给他一杯盛着蓝色液体的透明玻璃杯。
“啥玩意?”老孙接过去,但不敢喝。
“你尝尝!”陈帆冲他挤眉弄眼,完全不同于平日在居委会时的愁苦样子。
老孙两眼一闭,一口喝了半杯,意外地发现味道不错。他张望了一番视野开阔的天台,看到平日里身处其中的老街此时尽收眼底。
陈帆问:“是不是很美?”
老孙笑了笑,冲他举起杯子,喝光了杯子里第一次尝试的蓝色马提尼。
——————
下午三点,余念念站在茶馆门口,不停往老街的方向张望,脸色有些焦急。
“别急,实在不行,我可以顶上。”不知什么时候,白砚站到她身后,出声道。
余念念回头,看到白砚安抚的眼神,叹了口气:“我还是太自信了......”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今天,大家都很开心。”
“可是......”话没说完,余念念眼神一亮,用力捶了下白砚的肩膀,指着远处一点点走近的身影道:“来了!”
街面上,老潘拄着白老送的木拐杖,挎了个大大的军绿色帆布包,往茶馆走着。
余念念迎上去,兴奋道:“潘叔,您终于出场了!我还以为我二楼挂满照片的计划要泡汤了!”
老潘笑了一声:“不好意思,让你等着急了。”
进了茶馆,众人的目光聚集在老潘身上,一时间,整个大堂安静了下来。
片刻后,常主任挥挥手,笑道:“小潘,来啦。”
老潘有些局促地点点头,应了声:“哎!来了!”
“好,来了就好,孩子们等着你给他们拍照呢。”
一旁,小葫芦缩在李婶身后,从缝隙里打量老潘,不敢上前。
老潘笑着站在原地,从包里掏出个拍立得,远远地给李婶和小葫芦拍了张照,在空气里用力甩了甩相纸,看见上面显出图像,小心靠近,递给李婶。
李婶接了过去,开心地递给小葫芦:“快看!照得多好看!”
小葫芦盯着照片看了一会儿,兴奋地冲着楼梯大喊:“乐宝!快下来拍照!”
轰隆一阵——
一群小萝卜头从楼梯上涌下来,围着老潘又蹦又跳:“我也要!我也要!”
余念念笑着对老潘道:“叔,看不出来,您还玩儿这个呢!”
老潘嘿嘿一笑:“既然是复出,当然得做点功课。”说着,他又扭头冲小孩们喊道:“现在先拍小照片,一会儿,乖乖拍大照片,好不好?”
“好!!”
......
——————
夜深,热闹了一天的茶馆终于安静下来。
余念念让小优先走了,又目送着最后几位街坊离开,蹲在茶馆门口,不知道当天第几次看向老街深处。
昏黄的路灯下,这条路平平无奇,但她却怎么也看不够。
看着看着,一道细长的身影出现了,余念念呼吸一滞,慢慢站起身。
白砚走到她面前,低声问:“累了?”
余念念摇摇头,睁大眼睛看着他:“你怎么又回来了?”
“我把爷爷先送回去。上天台,我有话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