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与说:“带你到这儿,才方便问话啊。”
景华倾身向前:“问话还是审讯?莫不是还准备了铁链皮鞭要对我用刑?”
庄与轻眼一笑:“那就看殿下是否足够坦诚了。”
景华也笑,说:“你问。”
庄与稍作思量,道:“殿下此行前来豫金,是受天子之令,巡慰齐国,暗下,是不想我与齐君达成粮草交易,想方设法地从中破坏。但你知道,以齐国如今的粮草储备,甚至无法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殿下今日所为,撼动不了根本,我和他的交易,是迟早的事情。然而这件事,并非没有破解之法,倘若殿下从中转圜,促使齐国与吴国重修旧好,再盟商契,我就会彻底出局。殿下为何不采用一劳永逸的办法呢?”
景华道:“很简单,其一,天子之令不可违,其二,我不想再让吴国把粮食卖给齐国。”
庄与不解:“你不想让吴国卖粮给齐国,又不能让秦国和齐国达成粮草交易,齐国粮草空缺,必会寻求他法。齐国四邻,旧魏已归我秦,楚赵方才联姻,都是他轻易得罪不起的地方,南越蜀国物资匮乏,更不会在他考虑之中,他能盯上的,便只有宋。宋是天子门户,听闻固若金汤,你是想让齐国去撞这座铜墙铁壁,自取灭亡么?”
这其中有太多矛盾不通之处了。
景华望着笼在朦胧茶烟和灯火中的庄与,道:“阿与,你没有分清,天子朝堂从不畏惧齐国,而是忌惮你秦国,是以他们绝不允许你和齐国有所盟约,宋是天子门户,却并非固若金汤,若秦齐盟约,帝都就得提心吊胆,时刻面临被攻破门户进犯的风险。他们不仅不能让你和齐国多有往来,也不想看到我和你太过亲近。除此之外,齐国和谁卖粮,他们不在乎,也多的是走私的门路。”
“可你所为,皆与之违背。”庄与说:“你断绝了吴国和齐国的粮草买卖,你今夜坐在了我面前。”
景华注视着他说:“对,阿与,我今天,偏坐在这儿。”他眼底含了点笑,笑意微末,却很轻狂。他早已经把答案告诉他了。
“我的危机,不在眼前,而在身后。”
庄与在他这样的目光里,骤然间明白了一件事,他明白为什么他在看到他今日那身过于繁复缀饰的华服时,会感到厌烦,因为的直觉已经告诉了他,那神衣裳不是他的威仪和倚仗,而是是他的束缚和危机。
在这之前,他始终没有理解那句“我是太子,我不能有错”的话。
景华不仅要平定各路割据的诸侯,他想要的,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而这必将牵连久居帝都的世家权贵。秦国朝堂也经历过一些变革,但跟天子朝堂想必那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秦国朝堂还能“动”,而天子朝堂,世家公卿凭借着数代的积累,对上高功震堂,其下盘根错节,势力缠裹四野诸侯,他们现今,是权势滔天的天子重臣,是声名煊赫的公卿世家,是家族兴盛的栋梁之辈,他们坐拥太多,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舒适,变革意味着权益的切割,甚至很有可能在这场变动中倾覆所有,那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的事情。所以,天子朝堂求的是“稳”,他们不在乎诸国内政如何,不在乎天下是否水深火热,甚至不在乎各路相争,只要刀剑没有指向自己的咽喉,他们就可以作壁上观。
秦国朝堂即便是柳家,所争不过权势,他们会阻碍秦王的决策,却不会威胁到他的位置,秦国除了庄与,已经没有别人可以选择,而皇城之内,却不是只有一位皇子。如今他受到的攻讦和奏议,不过是温和的提醒,一旦景华和他们利益向背,便会有无数双手伸出将他撕毁,再推举出让他们更加满意的储君。易储风波,并非没有发生过。天下朝堂并非他的助力,他们甚至是他更具威胁的敌人。
他走的路注定四面环敌。
景华在过去十余年,所做的也是“稳”,他奔波天下,平息各地混乱,使得各国相互制衡,这是天子朝堂最为乐见其成的场面。但这种平衡不会长久,诸侯大国崛起,皇城再度感到危机,他们开始忌惮太子势力,恐惧他的长成,他们不能让诸侯的矛头对向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一个“乱臣贼子”,以忠良正义之名,让众人的刀剑有所向,他们可以借此铲除异己,让太子殿下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平定叛乱上。
不巧,秦王在这时候,建起了八重阙。他成了那个众人心照不宣的“逆臣”。在许多人的期望里,他和太子殿下,就该势不两立。但是,在吴国莲花会上,他们却表现出了出乎意外的亲近。
“我不仅在吴国时与你表现亲近,我还这段时间里吞并掉了荀国,把来自南越郑国的旧日君主收为己用。”庄与想通其中曲折,再度望向景华时,眼神有了微妙的变化,那是一种更深切的温柔,也是更清醒的警惕,“一步步,我都在坐实乱臣贼子的罪名,你和我的那点亲近,必然引起猜忌,而那是他们根本不愿意看到的发展。这时候,他们知道了我要卖粮给齐国的消息,便趁势在朝堂上奏,促使你到齐国来,破坏我这笔买卖,也借此弄坏我和你之间的关系。”
“不错,”景华说:“你让他们害怕,也让他们振奋,他们恨不得我们相护撕咬,两败俱伤。”
“你不愿意。”
“你不愿意。”庄与笃定地说:“因为还没有到时候,这才是你今夜到我这里来的缘由。”他面前的茶汤茗烟冷却,他们直面相对,庄与望着他,顺着思路往前推,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阿姒身份败露的时机,也很巧妙。”
景华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
“你是故意的……”
庄与心魂俱颤:“是你,故意泄露阿姒身份的消息给我……”他回想着那时的局势:“去年秋日,天子病了一场,你作为储君,代天子监理朝堂,天子病养近两个月,重登朝堂时,有过一场小小的风波,是对殿下你的谏言,说起笼络诸侯,结党营私,天子没有理会。”他幡然醒悟:“就是那时候吧,你感受到了来自他们忌惮和恶意,你直面了他们给你的压力和危机。在那之后,你利用了阿姒的身份一事,把我推上了局,秦国阙起八重,成为乱臣贼子,成为众矢之的。”
他追着那条理顺的脉路,细数他其中的算计:“在那之后,无论是在秦国时对我处处迁就示好,还是在误国与我堂而皇之的亲近,皆是刻意所为。因为你的谋局还没有布好,还不够稳定,你不能在这时候真的惹恼我,否则你将腹背受敌,甚至全局尽毁,前功尽弃。不仅如此,我说你逢场作戏,一点也没有错,你是在演戏,你在演给你身后的那些人看,你与我纠缠不清的关系,会让他们忌惮,也让他们恐慌。你一个人,牵了一场无形的战局,让天子朝堂和秦国八阙隔空相争,而你在其中游刃有余,让我们彼此维持着一种诡妙的平衡。而你在这段时间里喝了三场喜酒,你重整局势,巩铸了你手底的势力。”
景华对他列举的罪状没有一言辩驳,他尽数认下。只是,他看着庄与,倾身过来说:“阿与,你就不信,我也有情难自抑,真心实意的时候?”
庄与不会再信他的鬼话:“我只见你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他浑身都在轻颤,站起身逃离了挨近自己的人,他后退几步,碰到了花几,灯盏被撞得摇晃,他陷在绚乱的明光里,看着同样陷进乱光里人,惊冷至极:“你太大胆了……”
景华仍然端坐,他抬首,望向庄与:“我以身入局,是很凶险,可是阿与,我这计谋能够成功,你想透关键是什么了么?”在摇曳迷乱的灯光里,他眼神抵住庄与,轻声地说:“此局能够成功,关键是阿与你的心软啊,是你纵容了我。”
这句话无异于惊涛骇浪似的袭击,那句话在他耳中铜钟金鼓般回响震荡不休,庄与惊怒无声,气急转身,他回头,看见了身后的花几上的长剑和玉璧。
灯盏被碰倒了,明光乍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