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把林尽染叫到办公室,因为他写跑题的月考作文。语文老师看着他的卷子,问他“明明题目是我怀念的小学时光,怎么一大半都在写同桌。”林尽染眼神很诚恳地看着老师,“老师,我小学时光里最怀念的是同桌,不可以吗”老师知道这个孩子一向天马行空,很有自己的想法,就顺势问他:“那你怎么不把题目写成《我怀念的小学同桌》,写成写人作文不好吗?”却发现眼前的孩子好像在发呆。
林尽染被自己脱口而出的话惊到了,他最怀念卜思卉吗?怎么可能?为什么要怀念一个暴力女呢?是觉得自己没被她打够吗?他突然想起几年前的往事,卜思卉把他认真写的作文撕了,结果两人都被请去了办公室,他对那件事印象深刻,因为自己居然能把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连累到一起去办公室。那篇作文好像就是写的我的同桌。
语文老师喊了林尽染的名字,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接着问他,“那为什么不写成写人作文呢?”林尽染又恢复了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老师,不是我写不好写人作文,我要是写了,可能正主要过来打我。”
语文老师叹了口气,这孩子真让人头疼,拿他没办法。就把隔壁班的卜思卉的卷子递给林尽染,对他说“你看看隔壁班的范文”。
林尽染先看了眼成绩,110,她语文怎么考这么高,和出题人头脑共享吗?他翻了下卷子,批改的痕迹有好多处,却不显得凌乱。他翻到作文页,这题目什么鬼,《我怀念的雨中的月季花》,林尽染想起作文写她还被老师说跑题,她却在怀念一朵花,月季花不是烂大街吗?到处都是吗?
于是他极尽自己能挑刺的部分,他看到“校园里的梧桐和我在一起听雨,它啪嗒啪嗒地向我倾诉着自己的心事,……”,就发现了问题。
“老师,我记得梧桐树在校门外面的小路上,而且同学们一般都在杨树下打球吧。”他本来还想把其他几句的逻辑错误指出来,却看见语文老师脸色不太好看。
“那你觉得她为什么把杨树换成梧桐?”老师觉得孺子真不可教也。林尽染咋舌,这我哪里知道。
“作文也没必要完全写实吧,我们上课学古诗时,学过梧桐这个意象有愁之意吧,比你说的杨树是不是更有意境些,更符合语境。”老师还是耐心和林尽染解释了下,却发现林尽染居然听得很认真。
林尽染当时听到愁就感觉不对劲,这梧桐原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前不久还听隔壁班班主任,在自己班上数学课时,说她进步很大,她居然不开心吗?
所以炸毛的合欢花,是因为她在生气吗?想海的小狗,是因为她想去看海吗?
“这篇作文用了托物言志,寓物于理的手法,哀而不伤,却给人以力量。”老师叹了口气,“我也不是让你学习手法,你先把中心内容写好了就行。”
林尽染偷看过很多次卜思卉小时候写的日记,日记是明晃晃的情绪,开心,愤怒,难过啊,他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卜思卉把阳光透过枝丫的样子,写成“一地闪闪发光的硬币,看着心生欢喜想去捡一些,靠近了才发现只是阳光啊”。她确实喜欢用那些拟人,比喻之类的手法,可她会直接写自己的情感啊。
小时候林尽染看卜思卉的日记,就觉得卜思卉其实心里藏了好多好玩的东西,却很少和人分享,她小小的日记本里装着大大的世界。她太安静了,总是端着,还好她的文字很诚实,替她说了她的一切喜怒哀乐。可这篇范文,他发现卜思卉把情绪藏得更深了,像故意不让人知道真实的想法一样。通篇没有一字愁啊,哀啊,他自以为了解她,却没有读出来哀伤。
“老师,我能不能拿回去认真拜读一下。”林尽染一脸诚恳,“我感觉研究她的作文对我以后的作文很有帮助。”
“明天2班上语文课前记得送回来,还有别在卷子上乱写乱画啊。”老师摆了摆手,“走吧,又快上课了。”
回班后,林尽染在历史课上,认真捋了下卜思卉的这篇作文,写的是课间去看花坛里的月季花,想给月季花打伞,可月季花拒绝了,告诉她风雨其实不可怕之类的。于是她也明白了人生路上,一时的风雨不可怕,要相信雨过天晴,等待彩虹之类的。
历史课下课,林尽染和潘皓晨去卫生间的时候,突然问了句“托物言志啥意思?”潘皓晨被好友问懵了,但昨天学古诗老师刚讲过。就说“一种写作手法,好像是用所托之物表现作者的感情。”潘皓晨觉得今天的林尽染莫名其妙的,不过还是夸了发小一句,“林子,你居然听了语文课,真牛啊。”林尽染是借了学霸同桌的语文课本加上查词典,才知道托物言志啥意思的,不过这不重要。“能请你帮我个忙吗?隔壁班的范文,老师让我观摩写法。”林尽染怕潘皓晨拒绝,“哥们,中午请你吃鸡柳,帮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