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由终于是行动了。
夏末,漓阳城急报,宋由带兵压境,为首的是关外三虎的大哥风霖,带三万兵马从左侧沿线北上。
途中有其他成员纷纷加入,具体人员不详。
皇上坐在屏风后面,听着这些消息,神色异常的平静。三位大臣左右站立,都只是低头不语。
“快入秋了,这天气还是这么热。”
“皇上要是觉得热,小的再让人加些冰块。”
“不必了。”他坐起身“朕的意思,快入秋了,宋由闹了许久,朕对他足够宽容,既然他执迷不悟,朕为了天下百姓,就不能任由他胡作非为。挥军北上啊,孙大人,这是什么性质,你给朕说说。”
孙大人察觉到皇上的语气,忙低头回道“属,属叛乱。”
“是呀,宋由,他可是叛军啊,你们还觉得朕当初的决定是错的吗?兵也给你们派了,这么久还没能压制他,你们该当何罪?”
三位大人吓的往地上一跪“皇上恕罪啊,宋由他势力单薄不成气候,可他背后不知有些什么人助他,因此实力越来越大。”
“此事朕已经知道,所以特地请了高人。临川,把名单拿来给几位大人看看。”
临川从屏风后走出来,给三位大人递上一份名单“这是帮助宋由的势力,都在上面,至于后面如何应对,莫先生会帮你们谋划,孙大人,朕都做了许多,你们若是还没能压制住宋由,就提着脑袋来见朕吧。”
“是是是,多谢皇上,臣这就去办。”
从后殿出来,孙大人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看手中名单,显得十分迷茫。
“这等事情,让我如何去做。”
“孙大人宅心仁厚,可宋由这样做本身就是不对呀。宋老大人的事我们都很遗憾,可他也不能如此莽撞。这天下,到底还是大兴的天下,这不就是找死吗。”
孙大人不语,他先前问过徐逢缘,可她只说自己是史官,不是命师,算不到以后,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白帝如果得不到民心,他注定得不到天下。
“哎,走吧走吧,回去在再想办法。”
此时的丞相府,闻人铖也接到宋由那边的消息,他快速写了回信,正准备出门去,迎面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五杀见过丞相大人。”
“你们,你们怎么在这里。”
闻人铖只觉得眼皮跳个不停,在这里看到他们,那,那逢缘是回来了吗?
“大人,这是徐大人给您的信,说是看完一切您就明白了。”
“逢缘了,她在哪里,她没事的,是不是。”
可五杀只是摇摇头“小的也不知道,萧将军攻入浮光城之前,徐大人就让我们带着这封信出了城。本来我们是应该在她身边保护她,可徐大人说事关天下百姓,我们必须离开。”
“那,那你们此刻回来做什么?”
“带丞相大人离开。”
闻人铖明白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连忙接过信。“你们先进去歇息。”
书房内,烛火亮起,闻人铖看到了信纸最后一页,整整三十五五页书信,徐逢缘将一切都写在了里面。
从爹爹意外离世,她已经在暗中调查。为了不让闻人铖担心,她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梳理了密史的线索后,终于知道为什么爹爹要急着离开京中,因为他要带走一个秘密。只有他离开,家里的人才会安全。
可最后,还是没能如愿。
看到一半的时候,闻人铖就有些难过,他无比自责内疚,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还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没想到她早已经知悉一切。
以为是自己在保护她,到头来却是她在保护自己。
信的后半部分,是徐逢缘的计划,大兴百年之期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当年的四大家族,如今散落在天南海北,但他们心中都有恨。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他们要白帝,血债血偿。
可百姓无辜,江山多娇,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才从接任起就开始谋划,一步接一步,她已经私下筹谋许久。好在,当年的许多人被她说服,愿意接受她的建议。大家都相信,历史不会被忘记,终会迎来一个清白。
信的最后,徐逢缘似乎是在哭,笔记处有墨水晕开的痕迹。
“此生有很多遗憾,未能照顾好爹爹,未能多陪伴你一些。只是一想到大兴历史记载可能在我手中终结,就觉得羞愧难当。我应该做点什么,做些我能做的,万一可以有改变了?可我学识浅薄,肯定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我把所有计划全都告诉你,若有疏忽,有劳夫君帮我修正。若是计划失败,你记得将我所谋划之事和盘托出,那便是我一人过错。若是成功,那便是我夫君的功劳。原谅我的自私,密史所记载之事太过残酷,我若是不在了,家中一切不知道托付给谁,唯有你是我最放心的人。此信务必烧毁,免留后患。”
闻人铖看完紧紧握着信,眼泪无声地往外流。她最后的计划,是想用自己的死去换大兴安稳,甚至为自己想好了后路。可他如何能安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