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瞑山。
北岭为兕方,南岭归磐州,乃历代戚家人皇埋骨葬身之地。
此地景色相当壮丽,地势有序起伏,宛如一道划分兕方城和磐州的塔形高山。
其中共有山陵九十八座,前二十八代人皇的陵寝就在底下。
山前种竹,山后栽枫,层层叠叠,原本是相安无事。
但到了山腰处,这两种植被开始互不相让,不断交错、不断争锋,像朱砂与鹅黄两种水彩撞在画纸上,最后又被潺潺溪水融合在一起,一笔轻抹,染为橙色。
置身于这座山中,戚光盈最初闻到的是竹风味道。
等他爬上山顶,兕方城秋季多雨的特点也体现出来。
暴雨落在山间,眼前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只剩漫天红叶格外显眼。
戚光盈捡起一枚枫树落叶,站在这座建立帝暝山峰上的镜光圣人庙里避雨。
比起兕方城里供奉白月犬神那座宏伟的奉明琉璃寺,镜光圣人庙显得更加简朴,左不过一层楼高的小阁来给这尊圣人雕塑遮风挡雨,其余就一切从简。
红枫树叶被雨水打得水影与红叶相继摇晃,一并落在镜光圣人的雕塑脸上。
尽管圣人雕塑俊美得天怒人怨,但这尊雕塑最令人一眼难忘的,却是他手中的那把独特巨剑。
剑柄是一个美妙少女的形象,被圣人双手紧握的部位恰好是少女的腰肢,腰肢以下乃是巨剑剑刃,如一抹轻云柔幔的长裙。
在戚光盈从小听母亲念叨的故事里,镜光圣人与其妹诚剑圣人都是出身剑宗的丹士。
诚剑圣人降生的那一天起,预言就说过她会成为万世苦修的圣人。
她将历经九十九种天灾、九百九种地难、九千九种人祸、不断用苦难去磨炼灵魂的不灭意志,直至一日顿悟真理,便可飞升成圣,拯救三界于水火,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真神。
镜光圣人陪同妹妹一起苦修了四百余世,兄妹二人在这几千余年里广结善缘,救苦救难。
奈何诚剑圣人在第一千四百世的时候,因遭受过于非人的折磨,使她对圣人使命产生质疑。就是这一念之差,导致她这一世渡劫失败,就连体内的金丹也惨遭反噬。
万年功德即将归于虚无,诚剑圣人临死前大彻大悟,她奄奄一息伏在哥哥怀中,泪如雨下恳求哥哥能延续她的圣人使命,她虽死于心志不坚,但怜爱众生皆苦的心意是真。
话还未说完,她便抱着遗憾离开人世,据说她死时都不愿瞑目,眼角还尚有为世人沦陷苦海而心痛落下的泪。
镜光圣人遵循妹妹遗愿,忍痛把她的金丹练成了一把举世无双,约有十万六千斤的精铁重剑,并承诺他们兄妹永远相依,把苦修救世视为毕生职责,他会用诚剑圣人所化的这把巨剑继续斩妖除魔,绝不辜负妹妹的一腔热忱。
帝瞑山乃戚家祖坟,原本任何庙宇都不配建在此处。
直到戚开死前皈依了那套苦修救世的宗旨,还下令将圣人庙盖在他的陵寝之上。他希望自己死后也能贯彻圣人们那套大无畏的精神,哪怕粉身碎骨,也仍有一番价值。
戚光盈的母亲也很信圣人,年年祈祷参拜不下十次。
也托她的福,戚光盈对这座圣人庙熟得很,哪怕多出一点点的细微痕迹,他都能察觉得到。
圣人雕塑原先身无旁物,但现在交叠握剑的左手却戴着一串手链铃铛。因雕塑右手在上,若非很细致的观察还很容易被忽略过去。
戚光盈哑然失笑:看来这就是雏焘说的还愿。
神文太子的霸道本性和强硬态度作祟,连圣人雕塑也不肯放过,非要留下一处痕迹证明他的所有权,确实是老师的一贯作风。
但是好奇怪,圣人雕像的左手紧握剑柄,但他的五根手指上都整整齐齐套着指环,手背缀满一片铃铛,与腕链相连。这条手链浑然天成,仿佛在雕刻出来之前就已戴在上面,都不知道雏焘是怎么做到的。
暴雨仍倾盆,没有停息的迹象。
虽说戚光盈有莲花庇体,冒雨出去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追云熹的鲛珠正在他脖间散发暖意,一想到这具身体所受的苦痛都会转移到追云熹身上,戚光盈放弃了先前自讨苦吃的苦行僧做派,想试着对自己好一点。
反正他一时半会儿下不了山,看来也碰不到戚束月,那在这里待多久都可以。
目光落在圣人面前的签筒上,戚光盈鬼使神差想起雏焘说过圣人庙的卦象很准。
镜光圣人是能预知未来,还是真能操控众生宿命?
戚光盈对着空无一人的庙宇发问:“若我能求个和雏焘那枚不一样的签,又该如何?”
此地无人应答。
戚光盈也敢想敢做,拿起签筒,随手摇出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