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综影视:刘宇宁之为君折腰 > 第142章 长乐公主

第142章 长乐公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离着圣人召见已过二月之久,相较东宫的安稳,李丽质却如坐针毡,唯恐那和亲旨意临至。

圣旨未至,却得圣人宣告天下退位之事;又闻阿耶新得一近臣,乃至先隐太子坐下谋士,姓魏,单名一个征。

魏征此人她有过耳闻,相传此人于隐太子跟前奏请弑杀秦王以绝后患,被虏于秦王前,持己见面无异色,彼时李世民已稳坐东宫,遂纳为近臣。

武德九年八月,秦王即位于东宫显德殿,尊高祖为太上皇,诏以明年为贞观元年。立正妃长孙氏为皇后;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隐王,齐王元吉为海陵刺王。立长子承乾为皇太子,政令一新。

犹记受封前,阿耶唤己入书房,面露慈色:“娡娘,来览此篇。”李丽质稍离得近了些,见案上有一竹简,简上做旧,有岁月之痕,展阅,竟是一篇赋:“阿耶,这篇《长乐赋》文笔矫健,神情盎然,亦能画龙点睛,实属不凡之作。”

“娡娘当真有这才学,堪为大用。这《长乐赋》乃是西晋时长乐国信都一位刺史所作,其妙笔生辉,长乐国之繁华跃然于眼前。你可喜此赋?”李世民问道。

李丽质颔首称是:“此等繁华之城,若是能在我大唐国土内在线,不再见隋末之乱,那便是上苍垂怜。”

李世民合此竹简,展明黄绢帛:“朕如今做了这九州之主,定当不负天下人之愿。娡娘,你为朕与观音婢长女,是为大唐公主,朕便赐‘长乐’二字于你,往后泉州一带,乃汝之封地。”

只道泉州之地,李丽质便知晓阿耶苦心为她择了一块宝地,这泉州乃是魏晋时期的富庶之地,多少兵家必争之地,今日竟是与了她。欢喜之余,李丽质俯身跪拜:“儿臣叩谢圣人隆恩。”

许是见不得爱女对他生分,李世民堪堪将她扶起来:“往后无人之处,娡娘还是唤阿耶,闻之亲近些。”

“是,阿耶。”

新皇登基,秦王府旧臣分封,国舅长孙无忌拜左武候大将军,封赵国公;拜杜如晦兵部尚书,进封莱国公;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封爵梁国公,进位司空……

众人苦尽甘来,杜如晦本为秦王府旧臣,先隐太子与当今圣人夺嫡之时,曾被太上皇下令调出秦王府,如今归来,更有圣人亲赐府邸,算是苦尽甘来。

皓都为杜如晦义子,此番也被封为千牛备身将军,御前带刀,亲侍圣人左右。晚间,杜如晦回府,恰逢皓都休沐整装,父子二人对坐于府邸后院。

杜如晦道:“你可曾听闻太上皇许诺突厥和亲一事?”

此番事,皓都是再熟知不过:“曾在东宫闻之。义父,皓都有一事不解,我大唐兵强马壮,当今圣上更是文韬武略,何惧突厥阿诗勒部?”

“此事经年已久,你不知实属正常,”杜如晦如此说道,却浮想起隋末之事,“你可知隋炀帝曾遣嫁一位帝女于突厥阿诗勒部为可敦*?”

皓都正色道:“可是隋奕承公主?”

杜如晦称是:“奕承公主曾为前朝宗室,与当今大唐皇室更是源于一脉相传,均是北周独孤氏之后。奕承公主之子,明为阿诗勒部可汗长子,实则饱受其父冷落,母子二人不堪其苦。如今我大唐国力雄厚,国泰民安,又与奕承公主有亲在身,公主欲为其子聘娶我大唐公主为可敦。”

“太上皇在位期间,膝下公主何其多也,怎……”皓都言语急切,思及那大明宫含元殿中娉婷身影,皆是不忿,“怎落至长乐公主之上?”莫非果真如传言所说,太上皇偏私隐太子先齐王,欲报复于圣人乎?

天升明月,杜如晦举杯小酌:“太上皇为君造福于民,却于嗣者上举棋不定,若非圣人雄才,这大唐江山,怎会有如此广袤之地?太上皇偏私长子、四子。玄武门之变,二子皆亡,是以太上皇欲以当今圣人一脉嫁与阿诗勒部,更言为嫡公主。”

当今圣人嫡出公主有四,惟有长乐公主适嫁:“不过长乐公主锦心绣口,先前入宫一叙,虽不足以动摇和亲之事,但却借太上皇之功,献天伦孝道。再过半年,突厥各部使臣将再临我大唐朝贺,届时阿诗勒部使臣必提和亲之事。圣上皇后皆不愿公主出嫁,经前线一叙,太上皇想必也能借力拖延时间。”

皓都垂于膝上双手合拳紧握,长乐公主芳龄十三,若是生于寻常百姓之家,定不会遭此大难。见皓都不语,杜如晦知其定为此事忧虑:“此事你大可不必记于心上,无论公主出嫁与否,你均是圣上的千牛卫。你所做一切皆为圣上,为我大唐黎民。”

“义父,孩儿……孩儿只是不忍……”往后之语,皓都再无力吐露。

杜如晦不悦:“你面上虽冷,但为父知晓你心中重情,你可知此乃大忌。你为圣上效力,当摒弃七情六欲,不得心有旁骛。公主与你虽有青梅之意,但始终是君臣有别,你要谨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