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今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了。
宋暮野高考考了661分,张旭东考了667分。
何乐、王文帅和赵文凯的高考成绩也考得非常好,何乐考了712分,王文帅考了689分,赵文凯考了663分。
不出意外的话,何乐考的分数这么高,应该会被清北两所学校中的一个学校录取。
高考成绩公布不久,安鲤便收到了何乐打来的电话,清北两所高校的招生办老师已经给学校还有他家里打了电话,都想把何乐争取到他们就职的学校。
后来,何乐一家人经过一番商量,决定让何乐报考清大。何乐打来电话就是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安鲤一声,以后他们两个人又可以在一个学校上学,是同一个学校的校友。
朋友和自己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以后可以经常见面,安鲤很高兴,等何乐到北京以后,两人可以一起约着吃饭。
安鲤不知道何乐想读什么专业,让他在报名截止前的几天时间慎重考虑他想要报考的专业,大学选的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他后面几十年的工作。何乐确实没有想好大学想要报考的专业,他说等到他想好以后,会把他选择的大学专业告诉他。
和何乐通过电话后,安鲤又给王文帅和赵文凯两个人分别拨去电话,表达他这位朋友对他们的关心。
如果他们对于大学和大学专业的选择有些迷茫,他或许能给他们一些建议,王文帅和赵文凯两个人听取了安鲤的建议,又通过和父母的商量,最终确定了他们所要学的大学专业。
宋暮野和张旭东两个人都对计算机有兴趣,两人都报名了北航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顺利被录取;赵文凯报名同济的人工智能专业并被成功录取;王文帅报名了上交大的统计学专业并被成功录取。
至于何乐所选的大学专业,出乎安鲤他们预料,何乐选择了学法,安鲤也从何乐口中得知刘浩高考考了532分,被本省一所二本学校建筑专业录取。
两人打电话时,安鲤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法律专业,他们都以为和乐会选择理科类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统计学或者医学这类偏理科的专业。
“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何乐苦笑,“报哪个专业都无所谓,只要这个专业公考报名的时候选择的岗位多,一切万事大吉。”
“我家的情况,你应该之前也听刘浩说起过一些。”
听到何乐这样说,安鲤一切都明了了。
何乐的父母早就为他规划好了人生路线。他考上清北是他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路线中的第一步;大学毕业后参加公考或者参加西部计划是他人生规划的第二步;进入体制内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逐步晋升是第三步也是最终目的。
何乐的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何乐的亲二爷更是在北京当官多年,何乐的姥爷、大舅舅、小姨、表哥和表姐也都是体制内的人,职位都不低,只有一位小舅舅在经商。
所有人对何乐只有一个要求——进体制内,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稳步晋升,35岁之前到达省厅级别。
“挺好的,有人为你保驾护航,挺不错的。”安鲤笑着宽慰他,“我以后就有一个当官的朋友了。”
何乐依旧苦笑,“这种人生真的好吗?”
曾经的安鲤听到那些在父母安排下顺风顺水的人说出抱怨的话,他会同情。现在的他,心态变了,他变得有些羡慕。
“你可能个人看法不一样吧。我觉得你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平平安安往下走,几乎没有大起大落,这种人生挺好的。”
“你这样的人生路线,总好过那些没有父母托举和引路,只能自己摸爬滚打的人的人生。”
“算了,即使我家里人没有安排我的人生,我可能也不知道我接下来的几十年会过成什么样子,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何乐妥协了,或许他这并不能算是他的妥协,他平静又麻木地接受父母和亲戚施加给他的一切。
安鲤看到视频里何乐麻木疲劳的脸,笑着开口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我和宋暮野,我们两个人逛完帝都的景点,大概一个星期后回县城。到时候,咱们一起约着吃饭,再把赵文凯和王文帅他们两个人叫上。”
“现在就能聚,我现在就在帝都。”何乐说着从沙发上站起身,拿着手机原地转了一圈,向安鲤展示他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我小舅送我的升学礼物,300平大平层,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办理的过户手续。”
“我准备开学前一个月把行李搬过来,你和宋暮野现在要过来吗?咱们三个人一起去吃饭。”
安鲤刚想开口答应,忽然反应过来何乐应该不是一个人来帝都,何乐可能是和家里人一起来帝都的,他和宋暮野贸然过去打扰可能不太合适。
“只有你一个人来北京吗?”安鲤问他。
何乐摇了摇头,“和我爷爷奶奶、我姑姑还有刘浩一起来的。他们四个人在我二爷爷家,现在这套房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在。”
“你们要过来吗?这套房子在清大附近,应该距离你们两个人挺近的。”
安鲤扭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站在沙发旁收拾行李的木头,回过头拒绝了何乐的提议,“还是算了吧,等咱们都回县城了,咱们再聚。”
他不想让木头和刘浩他们对上,不想把木头心口上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又重新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