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的图书馆只有一串神秘IP,陈昼躺进不久前买的全息舱,输入指令后便传送到了约定的地点。
图书馆里是数以万计的成像数据,肉眼看与大型的实体图书馆没什么区别,只是书架上摆放的都是薄薄的虚拟硬盘。自走进图书馆后,索引便自动安装在陈昼的光脑上。全息舱与光脑连接,是以即使在全息世界里,陈昼的光脑依旧可以正常运行。
她找到约定好的虚拟房间,长桌上,苏念念的面前已经摆了一摞数据硬盘——图书馆的书目在权限内可以下载,但这次要找的书籍、论文数量相当大,见一本下一本太过浪费时间,对后期复习而言毫无帮助,两人便决定只下载重点书目。
陈昼打了声招呼便坐下,虚拟房间的数值被调整过,暖色的主灯和桌面上的台灯相呼应,营造出静谧古朴的氛围,有那么一瞬间,陈昼以为自己在什么古堡的藏书室,正准备拿出一沓羊皮纸进行记录。
这样的环境确实有助于学习,陈昼慢吞吞调出自己的文档——静谧的室内甚至可以听到细微的、烛火的声音,妥妥一个白噪音自习室。
结课论文的要求比期中作业要多得多,就拿最显著的一项来说,结课论文有查重标准。几乎所有老师都提过一嘴——“看在同学们刚读大一,要求便降低些,论文重复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就行。”
陈昼咋舌,这也重复率也不轻松。
自主命题的论文需要广泛的收集文献资料,陈昼照着关键词搜索半天,把切题的论文全部拿下,指令下达的下一秒,自己的面前就出现了码成一排的硬盘,激活后,还可以选择阅读方式。
在星际待了这么久,陈昼还是没有习惯无纸化学习,起码在长篇阅读晦涩的专业知识时,有实感的、能写写画画的书页才能给她安全感。
陈昼毅然选择了实体书的方式,硬盘便转化为薄薄的几页纸。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陈昼牛头马嘴地拼接了几篇论文,再写上自我分析,一套操作下来,这片论文初具雏形,水平高高低低。
陈昼忍着笑通读了几遍,每每看到自己写的片段,那落差就像从珠穆朗玛峰直坠索马里海沟。
于是陈昼只能删删减减,把copy来的高大上分析全部替换成小学生阅读似的大白话。
这么一来,论文的水平果然下降了不少。
几个小时磨洋工,这片论文总算完成了。
陈昼的精气神早就没有刚刚那样饱满,此时的她只想赶紧结束这磨人的作业,然后回去休息休息。但事与愿违,论文查重结果比要求高了百分之十。
降重的方法有很多,陈昼实在不愿意动脑子,手动把句子扩写后,她又把论文拿去中译日,再日译英,再英译中,一顿操作猛如虎,总算是将重复率降了下来。
25.31%。
陈昼哽咽了一秒钟,认命地切换到翻译页面,这次她加上了法语和德语,如此反复,这片莫名其妙的论文终于完成。
不幸的是,这样的论文还有好几份。
往后的日子里,陈昼一下课就哄着自己去图书馆写作业,有时候噼里啪啦敲一堆字,回头一看,离题了,全白写。
还有的论文要求写上实验数据,陈昼前脚才在实验室反复做了几遍实验,后脚回到图书馆,录入论文时一看——数据错的离谱。看着论文要真实实验数据的要求,再看看和自己课题完全背道而驰的数据,陈昼面不改色地把数据演算了一边,然后稍稍露出一些马脚地填入论文。
天杀的,实验根本做不出来。
等到陈昼解决期末作业这个燃眉之急,已经过了一周半,这与她一周解决作业的计划相差甚远。
扪心自问,她虽然写会论文就会溜过去玩光脑,但这赶ddl的进度已经很快了——甚至有几份作业还是紧急熬夜,踩着点交上去的。
好在星际没有英语四六级这样该死的东西,不然被作业和复习缠得焦头烂额之时,还得去准备等级考试。
总之,陈昼赶ddl的速度简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饶是如此,陈昼的复习计划依旧被打破了。
没事哒没事哒!
一个计划破损了就用千千万万个计划补起来。
时间紧迫,压根没时间让自己磨磨唧唧,陈昼咬紧牙关,作为规划大师的她很快就制定出新的计划。
没关系!还有整整十天,只要每天八点起床,一天学习十个小时,哦不,十二个小时,肯定能学完的对吧!
不要小瞧我和知识的羁绊啊混蛋!
陈昼的眼里燃起了熊熊烈火——那是她激昂的志气。
陈昼正式步入了期末周。
期末周比起期末月最大的区别就是,课程基本结课,学院出于人道主义,预留了一周多的空白期给学生们复习。
但犹豫有的老师踩着结课的点布置作业,才让陈昼在复习之余还得补作业——这也是她一周多才彻底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对于计划的最开始,陈昼向来是严格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