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机甲的改装重点介绍先后结束。
机械师对参数的描述均是基于方案和模拟分析的推测,还需要师士的实地检验加以证实。
首先仍然是分开展示。因为后勤组各人均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所有机甲的改装,因此单独审视每一具机甲改装后的结果和数据,有助于后期调整。
狄莲早就迫不及待了,率先翻进月潜的驾驶舱,唤醒智脑中控,发动引擎。
“有一说一,确实是过于辣眼睛了……”蔺银捻着帽檐,很是不好意思。
在机甲静止不动的时候,尚且还能自我欺骗,安慰后面肯定会进行外型优化。而且距离过近之下,视线也看不到全貌。
直到月潜在测试场里活动起来,距离一下子拉远,视野纳入全景后,目光根本无法从那对过于粗壮的双臂上移开。
仿佛是将一对肌肉异常虬结的肌肉粗臂,蛮横地从某个地方拧了下来,然后强行怼上盘靓条顺的辣妹双肩,毫无美感和设计感可言。
此时另外两位师士也分别进入了机甲的驾驶舱,扫描窗将月潜的模样呈现得清清楚楚。
三台机甲和观察台已经建立对话频道。观察台对讲仪中率先传出了明中翳满含绝望的声音:“赶紧改改涂装吧……求求了。”
“知道了知道了,会改的会改的。”姜航应声。
狄莲倒是没对此发表意见,哪怕收到了许霄“好心”发来的月潜全貌图像,也是不置一词。
事实就是这样了,抱怨也没用。更何况后面会调整,她认为没必要再费口舌。
在经历了数天的理论知识折磨后,重新回到熟悉的驾驶舱,狄莲只觉得放松,而又难掩兴奋。
室外场地已选定为草皮测试场,火力靶伫立在尽头。三台高速摄像仪飞到空中,呈三角定位式聚焦于月潜。
还有用于测量引擎能效的高能粒子测功机、用于观测传动系统的超精微综合制动仪、用于测量速度、加速度、距离等参数的纳米五轮仪……既然是标准的机甲改装仓库,那么测试仪器自然是一应俱全。
此刻这些仪器悉数启动,预备收集数据。
月潜首先选择的是3000米距离。举起双臂,发动攻击,各射出一发光能炮,分别击中一左一右两个靶子。
而在观察台后方的信息屏上,标示着火力靶的数值直线攀升,最后定格,3500目!
“很稳!”蔺银握拳。
信息屏的另一侧则展示了高速摄像仪捕捉到的光能炮弹形态。静止帧显示,弹体确实有所拉长,符合炮弹设计时的预想。
月潜继续后移,拉远距离,站到了理论上的最大射程位置,3300米。
开炮!——
蔺银紧盯着信息屏上的数值,3100……3200……最后定格,3450目!
“差一点……”她略感遗憾,琢磨道,“应该是炮弹的问题,设计优化没做好,还要再想办法进一步降低尾部涡流才行。”
姜航安慰:“数值差距很小,不是啥大问题。”
蔺银没搭腔,兀自陷入了念念有词。
一旁,齐戎也在思考。
他并非武器工程专业,不过由于经营新晶生意,对此了解不少,并非门外汉。
月潜的增程是靠加强光能炮弹的底凹空腔来实现的,但是底凹结构也会使弹重减轻,对炮弹能量存在细微影响。如果蔺银选择继续加强底凹结构,反而会降低火力数值。
一时之间,他也没想到更好的方向,暂且按下不提,继续观摩测试。
同揭晓改装亮相的顺序一样,月潜测试结束后,接下来是重明鸟。
首先检验的是速度。
怪模怪样的羽人耸立在场地南侧,主引擎启动,后背单羽展翼的辅助引擎喷射出一排闪耀的淡黄色尾焰。
重明鸟向前跨出一步,然后猛然窜出,速度极快,甚至在场地内拉出了短暂的半米虚影。
坐在月潜驾驶舱内的狄莲神色凝重。重明鸟能在短短两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如此快的速度,师士所要承受的重力加速度起码达到了10G!
看来明中翳的实力远不像其外表所表现的那样弱不禁风。
总计三十二个测速仪,分别安装在场地两侧,根据雷达波动收集数据,传回观察台信息屏。
时速不断在“4.2”、“4.4”、“4.3”之间闪回,跳动得眼花缭乱,甚至偶尔闪过了几次4.5。
姜航看得连连点头:“果然,卸掉羽翼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装饰,对引擎动力的影响没那么大。”
随后重明鸟速度减缓,来到火力测量靶前,距离3400米。
头部短喙张开,射出一道激光,正中靶心。
重明鸟的射击模式是连续直射,不过现在是测试阶段,采用点射即可。
火力测量值,2710目——超出了姜航预期的2600目。
姜航很是高兴:“看来是我保守了啊!”
蔺银参与了重明鸟的武器系统改造,猜测:“应该是重明鸟的三极矢向激光器属于高端产品,所以数据表现更好。”
明中翳也是大感振奋:“我试试极限火力!”
重明鸟的攻击向来偏弱,现在有机会试试什么叫大火力,自然是急不可耐。
姜航提醒了一句:“内喙下陷要重新进行机械整修,至少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你还想测火力数据的话,不如留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