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条条凳上两边坐着的有前面已说过的是朱佩琴,张芙蓉,还有两个女老乡同学,一个认识,一个是才知道的。
一个认识的女老乡同学叫文继红,和师定国是同一个公社的,也是他的一个隔河老乡。个子不低,身体比较胖,梳两条黑黑的长辫子,鸭蛋型的大脸,脸腮的颜色红得有点发紫,小眯眼,大脸腮嘟囔囔的,看上去好像没有了下巴。他好像是农学二零三班的,听说他学习很好,又爱好业余写作,正在写一部小说呢,算是个不漂亮的才女,这正是女子不漂亮更有才呀。
一个是才知道的,以前不认识的,面相生疏,是乌铁市的老乡女同学,比他们低一级农学一年级的。名子他叫不上来了。个子不高,有点胖,黝黑的头发,脑后梳一双短发辫,苹果型圆脸庞,白里透红的皮肤脸色,穿着朴素,与农村的姑娘没有什么两样的,看上去给人一种憨厚老实,怕羞胆怯的感觉。
再说今天照相的男老乡同学里,前面没有说过的有几个。
他们同级农学二零五班的张培军,农学二零三班的王奋勇,马焕军,农学二零四班的柳丛林同学,也是和他一河相隔的槐间县横城街的人。都是横城老乡了。张培军同学个子中等,脸色稍有点青,人长得倒是浓眉大眼的,很健谈,是他们班上团支部书记。王奋勇同学个子不高也不低,一头的短发,短短的脖胫,显得有些驼背,小圆脸,就是眼睛很大很突出,牙有此呲,喘气总是很粗很费劲,好像气管上有毛病似的,走路时身子向前倾,有点左右摇摆的感觉。马焕军同学个子还算高,经常留着一个短平头,倒三角型的小长脸,左上唇露出一个小呲牙,嘴常常是半张着好像随时就要说话而欲言又止的样子。柳丛林同学个子有些高,身体也很结实,脖子也有些短,两肩膀看上去耸得高高的,白皮肤,黑发短分头,他们都上课两个多月了柳丛林同学才来上学,听说柳丛林他们这批的同学是初中毕业生招收来的。
在后排站着的男老乡同学里,还有他们同一个公社的老乡,比他们低了级的农学一零八班的王岱林,农学一一零班的张学军,同一级乌铁市的老乡,农学二零三班的达佑新,兰泉县的老乡,农学二零四班的王有青,农学二零三班的朱荣邦同学。王岱林同学个子高,骨架也大,留个大分头,皮肤脸色比较白,两脸郏颧骨有些高,显得两腮平而下洼,下巴长而翘起,穿着讲究,爱打扮。张学军同学瘦高个儿,倒三角瘦长脸,留分头,皮肤颜色有些黑,小嘴唇,小眉眼,小鼻梁,常戴一顶帽子,说话声音低沉有些粗壮,篮球打得很好。达佑新同学也是个瘦高个儿,三角型瘦长脸,留分头,皮肤颜色有些黑,小眼眉,虎鼻子,就是嘴唇有些厚,有点向外翻呲着。王有青同学高个子,身体结实,骨架大,分头,浓眉大眼,长得大气,说话时有些噎着,好像声音从咽喉后面发出来的。朱荣邦同学中等个儿,常戴一副白框近视眼镜,小圆脸,说话时有些急,还带着点结巴,走路时有点猫腰,两腿伸直了两脚向前有些踢。
随着闪光灯耀眼的一闪烁,同时只听“咔嚓”一声响过,这一时刻就历史的定格了,成为他们在黄支农校学习生活的真实而难忘的写照。
相照完后过了几天洗了出来,老乡同学取回来后,发给去照相的每个老乡同学们人手一张。他拿到手里看时,上方中间还印上了一行字儿,“欢送斌臣、定国毕业合影留念”,右面是一行小字,照相的时间,“1981.×.×”。
又过了两天,听说他们班上有个叫张晓兰的女同学,听说他们老乡们去照相,没有叫上他,所以很不高兴,有一些怨言。张晓兰个子中等,有点胖,脑后留着一对黝黑的短辫,圆圆的苹果脸型,脸色皮肤红红的,脸腮中间有点紫红,一口地道的黄支地方口音,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唯一的女生班干部。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张晓兰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小时候家在金州市的兰泉县,后来父母离异,被母亲带到了黄支县的,以后就在黄支县长大考入黄支农校上学,正好和他们是一班。程报安同学曾经给他说过这件事的,张晓兰的生身父亲还在兰泉县,还与程报安同学是同一个公社的,程报安说:“张晓头兰顶多只能算半个兰泉老乡。”他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了。所以老乡照相时就再没有叫他。
又过了几天师定国和吕斌臣两个上届的老乡同学要毕业离校了,他们约了几个老乡同学过去,帮助收拾被褥行李,又扛又抬又提的,送到车站上,依依惜别,个个心里都在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