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八十年代农技干部之土狗 >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戈壁沙滩上也遇到过一件不如意的事情。男同志们内急要上厕所小便,这个比较好解决,走几步,转过身背过人去,尽量是要避开女同志,解开裤带就地解决了。可女同志们就不好办了,女同志们太聪明了,想出了一个妙招,如果那个女同志们确实内急要解小手,往外就走几步,转过身去背过人,特别是要避开和挡住男同胞们的视线,女同胞们人挨人站立着围成一圈儿人墙,再在周围挨着放一圈打开的伞来,圈中间,女同胞则可放心安全的蹲着解小手方便了。

站上的同志们从河西学习考察回来不久,兴奋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新的工作任务又来了。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省上的有关精神,给兰原县也派来了“张临高”三个人组成的传经送宝的一个小组。县农牧局安排到县农技中心接待,单位在楼上收拾了两间房子,给这三人住下,单位大灶上的大师傅更加辛苦一些,单另给这三人做了小灶饭,当然会比他们大灶的伙食好多了,肉菜多一些,饭菜做得精细一些。

这三位优秀的农民技术员,其实也没有上过专门的农业大专院校,甚至还没有初中的文化程度,只是实践中的生产经验丰富,总结出河西本地区粮食增产丰产的一套栽培技术。在县农技中心四楼的大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的经验介绍培训班上,在黑板上挂了两张图,一张是本地小麦玉米黄豆五尺四寸宽幅的三种三收带田示意图,一张是张掖、临泽地区推广的四尺五寸的带田图。

这三个农民技术员轮流上阵,大讲特讲张掖、临泽四尺五寸小带田比兰原县五尺四寸大带田如何好如何好,还说五尺四和四尺五刚好相反,弄得两种带田大有水火不容之势。负责研究示范推广兰原县三种三收带田的老同志蒙自禄,十分不高兴,愤然离开了这个培训会场,在背后狠狠的骂这三个外来的农民技术员。他都听见了,“本地和尚不会念经,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简直是‘重洋媚外’不切实际”。

这真是“热了女婿冷了儿子”。其实两种带田都是好的,就看用在什么地方去种了,不能下车伊始就下定论,这样未比太武断了,要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后才有发言权。河西的四尺五寸小带田在河西是表现最好的,高产,适应性强,兰原本地的五尺四寸大带田在兰原本地表现特佳,丰产,抗逆性强,但如果把兰原本地五尺四寸大带田拿到河西去种,产量低,显然是没有四尺五寸小带田高产,而把河西四尺五寸小带田拿到兰原来种,产量反而降低,也不如本地五尺四寸大带田丰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条件不同所至,河西走廊通风透光条件比中部地区的兰原优越的多,适应于四尺五寸小带田较高密度种植,光热空气资源充分利用,高产稳产适应,但兰原光热空气资源和通风透光条件比较差一些,适应五尺四寸大带田较低密度种植,所以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特别适应于兰原本地的栽培技术模式。

这一天,这三个从张掖临泽来兰原县传经送宝的农民技术员,和他们站上两三个人,其中就有他,站在楼下的大院里闲谝着。

这三个农民技术员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先边赞赏张掖临泽带田有多么的好,边极力抵毁兰原县的带田有多么的不好,一通说完后,开始转移话题,扯到了他们兰原县农技中心的人们去河西学习考察的事上。

“你们三个都去了吗?”白方脸头戴帽子姓张的农民技术员问他们三个人道。

“去了”,“我们两人都去了,小孔没有去”,陈正斌和王清满两人都回道,他没有说话。

“我们河西的风景也不错,你为什么没有去?”穿黄衣服小个子姓王的农民技术员回他道,姓张的和穿蓝衣服大个子黑脸姓陈的农民技术员都看着。

“人家刚结婚,正在渡新婚密月里,舍不得新媳妇呗。”陈生斌坏坏的笑着对老张、老王、老陈这三个农民技术员解释道,王振满也看着他在怪笑着。

“结婚多长时间了?”老陈假腥腥关切的看着他问道。

“还不到两周的时间,我们去你们河西前他们结得婚。”陈生斌回答道。

“小孔,你和媳妇多长时间干一下。”老陈坏笑着看着他问道。

他脸红着微笑不说话。

“我们几个都要是结了婚的男人了,说呀?”“说,多长时间一次?”老张和老王也坏笑着催促他回答。

停了一会,他转不过脖子,就故意应付着回答说:“一周一次。”

“啊,一晚一周,一晚七次呀!”老陈坏笑着故意说道。

“哈哈哈”老张、老王、老陈大裂开口高声大笑,王振满和陈生斌听着也在那里抿嘴而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