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流沙画摆件的创意早就有了,但在游戏当中进行复刻,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代替“气泡”的是极小的红色宝石颗粒,里面的液体则是魔法界的“重水”——这种液体对魔力的传导性极低,还有足够大的“密度”,能够托起不含魔法能量的宝石、而让含有魔力的细沙下沉。
这种材料还挺冷门的,一般只有在测量物品中所含的魔力浓度时才会用到。
······真亏他们能挖出这样的材料。
看季月好像并没有讨厌这件礼物,有一个同事献宝似地说:“这些细沙还会向热源聚集。如果把盛着热汤的碗放在上面,拿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反面变成一个太阳哦。”
利姆觉得有点想要吐槽。
无论想看什么图案,肯定要先把外面的毛线套拿下来。
但这样做又麻烦、又会让毛线套失去“避免磕碰”的意义。而且,在取下套子的时候,所谓的“太阳图案”肯定会先一步因为重力的影响而崩溃······
所以,这是什么奇葩设计?
花里胡哨的······
利姆的内心长长叹了一口气。
算了。看在这件小玩意儿还蛮有趣的份上。
与其去把小朋友逮住批评一通,还是赶紧想想要怎么赚钱吧。
对利姆而言,大部分普通材料都已经没什么用途,不需要特地去囤。
但是,有一些材料,无论制造什么等级的道具,都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至纯之水”这样的基础材料。
这些“必需品”还是要好好补充的。
当然,金币的话,利姆并不缺。
虽然嘴里说着要“赚钱”,但是所谓的“钱”一直都不是问题——哪怕低级材料都霍霍光了,也不会让利姆真的陷入窘境。
一位魔法师的资产通常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知识就是财富,哪怕两个学徒工(?)一夜之间把低级材料全霍霍了,也不过就败光了这个季度的预算。
利姆的实验室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停摆,顶多在一段时间内会有些周转不灵罢了。
她甚至还可以去借贷——
一个魔法师真心想赚钱的时候,基本不用担心失败,所以各大金融机构也很乐意向这些有能力的客户放贷。
而利姆,作为一个擅长制作魔法道具的法师,向来是不缺钱的——只要她愿意,餐厅里的高级点心她可以当小零食买,买一推车都行。
但是。
换购魔法材料,需要的不仅仅是钱。
或者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手中流通的“金钱”。
对于大部分法爷来说,到了后期,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儿——金币的数量仅仅是一个数字罢了,至于这个数字是用什么单位计算的,根本不重要。
就像赛法的巫师们找了一些“幸运儿”当代理人、帮他们解决凡俗事务——
每一个独当一面的法师,手底下都会有一些助手,帮忙打理专属于这名法师的产业链。
比起行踪诡秘、不屑与愚蠢的凡人交流的巫师,大部分正统法师不会完全与社会脱节,甚至能弄出一块“领地”似的专属经济区——整个城镇都为一座法师塔服务,这种事并不算罕见。
有人帮忙解决“钱”的问题,拥有超凡天赋的法爷们总算能甩脱凡尘俗事的困扰、节省出宝贵的时间,一心一意扑在研究上,为世界做贡献。
一名学有所成的魔法师,每一天的进账和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让一个普通市民穷尽自己的想象力、拼命挥霍一个月,也赶不上大魔法师的一个研究项目的流水。
然而,对于一个游戏而言,要想健康、持久地运营下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保证货币体系不要崩溃。
之前游戏测试阶段,就有几个学了屠龙术却没地方使的大学生,摩拳擦掌想要在这片“自由的土壤”重现庞氏骗局[*注:就是传·销]。
然后王室、贵族和商人,就教会了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作为第一批被NPC蹲守“轮白”的玩家,他们的故事至今还是论坛里的笑料。
连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都敢这样整活······
又有钱又有脑子的法师们,显然更加危险。
对于这群智力门槛12的聪明人来说,只要愿意去学,几乎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包括高数)。
要想用大笔金钱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对他们来说其实易如反掌——只要他们有这个意愿。
所以,游戏官方肯定要对魔法师这样的高收入高消费群体添加一些限制,来约束一下他们那快要上天的购买力。
首先,幻梦通过制定“各国”的“法律”,来规范普通人的行为。
法师要想介入“经济”,肯定需要找一个普通人世界的突破口——比如说,搭上某些商会或者贵族的线。
而交易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限制了普通人的行为,也就变相约束了法师们搞事的心。
另外,法师协会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定。
掌握着神秘力量的魔法师们,可以选择离群索居,也可以轻而易举从普通人手中获取金钱。
但是一个魔法师再强大,也不能真正“脱离社会”。
要是经济真的崩溃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法师们,就等着面临实验材料全部断货、连面包蛋糕都买不到的悲惨生活吧。
所以,最初建立法师协会的大法师们,各自找了一些商人家庭背景的弟子,制定了法师需要遵守的经济规则。
在限制法师们的行为的同时,协会也给法师们提供了足够的福利——只要你足够优秀,我们就能给你更多的资源。
另外,隶属于法师协会的各大学院,多年以来也一直致力于给学生们灌输“追求真理乃第一要务”的观念,防止可造之才走上歪路。
因此,能顺利从学院毕业的那些有天赋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必要去找什么“规则的漏洞”来挣钱——有这个时间,脚踏实地提升自己、正正当当赚更多的钱不好吗?
干嘛要荒废天赋,去搞这种投机倒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有这种精力,为什么不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走得更远呢?
以上都是控制法师和普通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方法。
至于法师内部,反而更好处理:
只要让法师们的“刚需”——具有魔法性质的材料,无法“轻易”买到手,不就好了?
首先是门槛。
对与学生而言——教授批条或者推荐信有没有?没有——去年绩点多少?随堂测验考了几分?排名到前30%了嘛?连尖子生都算不上,用了也是浪费,还买什么材料?
对协会成员而言——近几年有什么发明创新没有?研究呢?有没有发表论文呀?登在什么刊物上的?原来你是教师,那你去年绩效考核怎么样啊?
现实得令人落泪。
翻译成游戏语言的话,那这一道限制的意思就是:只有至少一门科目的排名靠前、或者在教授那里刷高了好感度的玩家,才能打开商店界面!
等拥有了使用【商店系统】的资格,随之而来的是两种货币并行的制度——
除了金币之外,购买物品还需要“积分”——学院里一般称为“课堂积分”,研究者的则是“研究积分”。
当然,法师协会绝不是在阻碍学生们的发展。
或者说完全相反——如果不是协会大力支持教育、给各家学院发放补贴,学生和教授们根本不可能以如此优惠的价格买到各种珍稀材料。
要知道,那些没有编制的“野法师”只能去黑市淘货,从一堆假货、垃圾和诅咒物品中间挑挑拣拣、讨价还价,还要小心被骗被坑、或者遇到卫队查封。
这样一对比,学院的商店何止是物美价廉。
材料全都来路正当、质量过关,让买家用得安心放心;也不用防备着半路杀出来一个强盗,更不用担心被人骗或者恶意抬价,买一次东西就把小命丢掉。
在用学院积分购物时,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认真尽责的教授甚至还能享受到折扣!
这也是法师协会吸引人才的方法——很多优秀毕业生愿意留在学院成为导师,继续引领下一代。
利姆算不上传统意义的“好学生”——指的是她的“品德”方面,总是在及格线上浮动······
但法师们其实······也不太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触摸真理、推动世界发展的事,怎么能叫违背道德、罔顾人伦呢?!
虽然利姆在法师界未来的花朵中算是一朵奇葩,但是和真正的大佬相比,简直不能再无害了。
所以,她去逛学院商店的时候,确实是有八折优惠的。
······前提是“积分”足够。
但是因为季月无法同时顾及三个“片场”,利姆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了······
做研究固然有积分,但周期实在太长,扣除成本以后,剩下来的积分其实也不多。
居然在游戏里也要打工赚钱——!
利姆郁闷地趴到桌子上。
在内测阶段,在季月还是利姆等人的“父亲”、“母亲”的时候······
经过同事们和老板的商量,她稍微捣鼓了一些东西,卖了点专利。
经过“七年”但时间,累积下来的财富估计已经滚成了天文数字。
但是在“七年前”,为了合理减少和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利姆找了个机会,和自己的导师“决裂”了······
唉,软饭和自由,二者不可得兼······
呸呸呸,什么软饭,那是我给自己留的“遗产”啊!
利姆忧伤地思念着那笔可望而不可及的巨款,稍微盘算了一阵。
材料当中最重要的“至纯之水”,就是受到积分限制的商品。
另外,宝石这样的材料,如果每年购买的数量超过一定额度,也会需要付出额外积分。
······没啥好说的,挣积分去吧。
利姆认命地站起身,套上了隔热服的白色头罩。
这时候,她的同事突然出声:“对了!还有另外一件事——”
“什么?”利姆露出了征询的目光。
~~~~~~~~~~~~
来自并不懂经济的作者——
我不晓得怎么该形容一名正式法师的金币数量。
嗯,就像是那种“模拟小镇”之类的策略经营游戏,当KMBT都无法计算玩家的资产时,会开始用abcd作为计量单位。
虽然偶尔会有夸张的负债,但整体而言永远在稳步增长。
利姆这样专修“魔法道具制作”的,绝对是“高消费高收入人群”中的典型。
无论是材料的消耗、还是最终的收获,都很惊人。
等熟练度高了,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多做一些成功率高的物品拿去卖,钱根本不可能用完。
毕竟,这个职业一开始就是为了“工会”设计的。
工会花时间和资源供出几位生活职业玩家,然后得到丰厚的回馈——大概是这种共生关系。
另外,关于法师协会定下的规矩······
游戏中,德高望重的大法师们,从各自的弟子中凑出了一群商业世家出来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制定了相关规则。
在现实里则是这样解决的:
公司里有个画师,以前是学经济的——经过三倍薪酬的地狱加班以后,这位画师尽可能堵上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漏洞。
然后陷入了整整三个月的枯竭期。
这样压榨员工显然是与公司的初衷相违背的——最终大家决定到时候招募一些有才能又有节·操的玩家,帮忙完善一下这些规则······
快说“谢谢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