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知行回府已是深夜,府中下人都歇息了,长廊的夜灯亮着,她直接从草地里贯穿,脚步踩在枯枝上,发出清脆的嘎吱声。
梅园里的两人听见声响迅速作出反应,等到仰知行进入,园中便只剩一人。
萧温序着缁色锦袍站在檐下,抬头看着夜空,背对着园子的拱门。
仰知行路过梅园时见他站在那,心中闪过一丝疑惑,脚步换个方向,进了梅园。
“夜已深,站在屋外做什么?”
萧温序没回头,“今夜的星星很多。”
仰知行没看天,而是望着他的背影,带着几分怀疑的语气反问道:“赏星?”
萧温序稍稍侧了侧头,仰知行看见他的左耳和下颌。
他慢慢转过身,突然一阵风从他身后吹来,吹的他发丝往前扬。
檐上灯笼也开始摇曳,光影在他脸上不断变化,唇抿着,一张脸棱角分明。
他站阶上,俯视着仰知行,眼里有光亮的倒影,却让人觉得瞳孔漆黑,深不见底。
风声在耳边呼啸。
两人在呼吸。
他没回话,仰知行也不继续问,只是静静等着。
夜里的风来势汹汹,刮过梅树发出簌簌声。
他们在黑夜里对视。
很久,很久。
久到仰知行都快怀疑他是不是没听见她问的问题时,一道低沉微哑的声音传来,带着懒意。
“赏月。”
*
今日阳光明媚,一早邢府上下便热闹万分,颂禧带着一众侍女在花园的草地上晒衣晒书,脸上漾着暖融融的笑。
淳安正与仰知行在廊中漫步,瞧见她们时立刻被吸引住了,扭头问仰知行:“邢姐姐,她们在做什么?”
仰知行这才忽然想起,今日七月初七,是乞巧节。
“今日乞巧节,晒衣晒书是节日习俗。”
“乞巧节?那也就是东岐的七夕节!”
仰知行不曾去过东岐,不知东岐的七夕节是如何过的,既与乞巧节叫法不同,想必习俗也大有不同。
淳安向她补充道:“在我们东岐,七夕节这日民间会举办灯会,人们会祈福许愿,主要还是祈祷姻缘,最后尚未婚配的男男女女会悉数前往游仙桥,一同放花灯。”
“看来东岐的七夕节与北岚的乞巧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北岚,乞巧节是属于女子的节日,而非求取姻缘。关系好的女子们会在这日聚在一块儿,一起制作点心或小玩意儿,一同分享,同时也是比拼,看看谁的手更巧。夜晚也会有灯会,灯会上她们会向织女许愿,求家人平安、自己心灵手巧,也有人会祈求姻缘,但期许与否皆在个人,主要还是对自己的祝福和祈祷。”
淳安听后十分惊讶,“我喜欢北岚的乞巧节!”
仰知行微笑着看着她,“那今日我便依照北岚习俗带你过乞巧节。”
乞巧节的第一件事便是晒衣晒书,将霉运晒走,获得好运与智慧。
淳安有样学样地将自己的衣裳拿出来铺在草地上,学着颂禧和侍女们的模样拍打衣裙,衣服上的细小绒毛被拍打至空气中,阳光照射下十分显眼。
晒完淳安又同府中姑娘们一起制作小点心,但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哪里会做点心,大多是她捣乱,颂禧替她做。
下午府上男子会帮她们在各处挂上彩灯,天黑以后,她们便在灯下祈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兰夜聚食。
七月又称兰月,因此乞巧节的夜晚,又称兰夜。
大家在花园里支起长桌,品尝巧果、巧酥、巧饭。虽是女子们的节日,夜晚同桌共食却也邀请了萧温序和寂参。
巧酥和巧果便是下午颂禧和侍女们亲手制作的,巧巧饭则不同了,其风俗也有趣些。
巧饭是由面粉制成的夹心面饼,普通巧饭中所夹的是豆沙、鲜肉,特殊的巧饭夹的是铜钱、银针、红枣。
巧饭上来时每个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颂禧大声道:“主子和萧小姐先拿!”
仰知行便随手拿了一个放置在最上面的,淳安第一次见,挑选半天,最后选了最圆的那一个。剩下的便给颂禧和侍女们挑选,等到她们挑选完毕,萧温序和寂参才一人拿过一个。
淳安迫不及待地将巧饼掰开,看到其流露出的豆沙馅时懊恼地叹口气。
颂禧那边发出惊呼声。
一个年纪小的侍女惊讶道:“颂禧姐姐吃到银针了!”
吃到银针寓意着手巧。
又有人在问:“铜钱和红枣的还没人吃到吗?”
侍女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的都掰开了,似乎都没有。
颂禧望向仰知行碗中完好的面饼,笑道:“主子!看来你的巧饭里必有其中一个了!快打开看看!”
仰知行低头掰开面饼,一个完整的红枣掉入碗中。
淳安探头问:“红枣的寓意是什么呀?”
颂禧和一众侍女起哄道:“主子要早婚啦!”
红枣的寓意,是早婚。
萧温序看着浅笑的仰知行,不经意间也挂上一丝笑意。
“可还有铜钱在谁那儿?”
“在我这。”
仰知行喝了些酒,此时手肘撑在桌面上托着下巴,歪头看着他,与对面的萧温序对视个正着。
铜钱的寓意是有福。
“萧公子真不愧是有福之人,都是最后一个拿的了,竟然还能拿到有铜钱的。”
淳安恨恨地看向他,“阿兄!你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