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走了一段路,李夷洲突然问:“你会写诗词吗?”
闻育恒想了想,摇了摇头,“暂时还不会。”
“这样的话,只能吟诵别人的诗词。要是有一天,面对这如此美景,你能写出自己创作的诗词,那就好咯!”李夷洲感叹道。
“自己创作的诗词?”闻育恒口中喃喃道,心里仿佛下了什么决心一般点了点头。
二人就这样走到了闻家门口。
闻育恒抬手敲了敲门,喊:“娘,我回来了!”
“来了!”高孝珍应了一声,来开门。
门打开了。李夷洲道:“伯母好!”
高孝珍看到闻育恒和李夷洲手牵着手,笑了笑,说:“你们两个吃饭了吗?”
“吃了,爹还没睡吧?”闻育恒道。
“没呢!”高孝珍回头看了看,“他在书房。”
闻育恒点头,对李夷洲道:“走吧,咱们去见我爹。”说罢,闻育恒牵着李夷洲的手,带着李夷洲往书房走来。
高孝珍看着二人手牵手的样子,不由得笑了笑。
闻育恒和李夷洲来到书房,当时的闻毅多正盘腿而坐,闭目养神,他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内衣,外套放在旁边。
“闻……”
“嘘!”闻育恒立刻捂住李夷洲的嘴,小声道:“别这么大声。”随后又轻声说道:“爹,我回来了。”
闻毅多缓缓睁开眼。闻育恒来到闻毅多身边,将外套披在闻毅多身上,“爹,现在天冷,您快穿上衣服吧!”
闻毅多看了一眼闻育恒,十分严肃地说:“你这衣服是新买的?”
“是啊!”闻育恒笑道:“李叔叔送的。怎么样?好看吧!不过不是白送,我为李家拖地,他才送我衣服的。”
闻毅多微微点头。
“爹,我还有件事要和您说,夷洲想拜您为师……”闻育恒轻声对李夷洲道:“跪下磕头。”
李夷洲反应够快,立即跪在闻毅多面前,就要磕头……
“你等等!”闻毅多制止李夷洲,“在你拜师之前,我有几句话要和你说。”
李夷洲点头,就想起来。闻育恒立刻出手摁住她,“爹,您说吧!”
李夷洲知道此刻不能起来,于是又老老实实地跪在闻毅多面前。
闻毅多道:“我的武功只传给胸怀报国之情的人,你学了我的武功,就要尽力报国。”
李夷洲点头,“是。我记住了!”
闻毅多打量了一会儿李夷洲,微微点头,“我的武功你可以学,但是你不能把武功教给佟孝乾!”
李夷洲有些吃惊,看了看闻育恒,忙问:“为什么啊?”
“佟孝乾的心中没有家国,他若是学了我的武功,只会用我的武功去追名逐利。”闻毅多又看了看一旁的闻育恒,“我创出刀剑双绝是要报国,所以学习者也要报国,不想报国者,没有学习的资格。”
闻育恒笑道:“爹啊,不只是练武能报国,学文、经商一样可以报国,重要的是要把学的东西用在正道。这就是《论语》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闻毅多点了点头。
闻育恒拍了拍李夷洲的肩膀,“爹,拜师的事已经确定了,我们这就出去了。”
闻毅多又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继续打坐。
闻育恒和李夷洲走出了书房,在大厅迎面碰上了高孝珍。闻育恒道:“娘,我有话跟您说。”
高孝珍笑着点了点头,闻育恒就把李民朴安排自己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夷洲官学的事说了。
高孝珍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阴阳怪气地对李夷洲道:“你爹这是什么意思啊?是嫉贤妒能,还是生怕他夷洲第一才子的声名被我儿子抢走了?要这么毁我儿子的前途!”
“娘,不是这样的。李叔叔要我进夷洲官学,是要匡正那一校的风气。”闻育恒抢在李夷洲前面解释道。
“匡正那一校的风气!”高孝珍不屑地道:“这理由找的还真是冠冕堂皇啊!他要匡正夷洲官学的风气,为什么不找其他人,而要找我儿子,我儿子才十岁啊!”高孝珍越想越后怕,“不行,儿子,你绝不能进那夷洲官学。他李民朴不愿教你,要把你扫地出门,我教你!”
“娘,学习本领就是为了报效祖国,造福众生。现在匡正夷洲官学的风气就是在造福众生啊!这不正符合我的学习之道吗?”
“娘只是担心你未必能做到匡正夷洲官学的风气啊!”
“娘,事在人为。中国历史上,少年成大事的人也有。既然他们开了先河,我愿意循着他们的旧辙前进。”
高孝珍双手按住闻育恒的双肩,“你是娘的骄傲!”
在书房里的闻毅多听到母子的对话,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