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式凉[快穿] > 第210章 废土14

第210章 废土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宿主,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吧。”

式凉觉得系统话里憋着坏。

“你成为成人影片巨星了。”

“谢谢,从没得到过这么有用的情报。”

“……”

“我应该保持沉默让你以为我受到了冲击是吗?”

“倒也不用。”

也是,这段时间宿主天天应付四面八方的提问。

比那更难以应付的情况都不能令他失态。

若是鹰派友好、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偏远州市,每逢露天宣讲活动,观众庞杂,出于调侃或恶意的下流言论简直不绝于耳。

有时也会有人试图拉他的手,满腹深情地感谢他仗义执言,改邪归正。

三个月走过五个州后,大众对他们的新鲜感峰值过了些,出行不至于被围堵了。

事务之余有闲,他们也被允许游览风景。

不过方便安保部署,只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那些地方往往也是在这一个世纪中受战火波及最少的。

尽管被核战摧毁过,因为人口锐减,科技倒退,大自然比战前人口多时更好的休养生息。

野生动物的数量在慢慢恢复。原始森林,裂谷,瀑布,湿地……它们在不受人类打扰的情况下,比人类社会更早更好地重建起来。

赫什叶白天赶行程,晚上写作,熬出了黑眼圈,写好了要发表的第一部分。

他第一个拿给式凉看。

从排演玫瑰院毕业大戏写起,到第八页登台演出,半页是骂德萨四世,半页是对式凉的初印象。

式凉指出这段对自己的描写喧宾夺主,像用慢镜头拍树懒爬行——除了浪费时间毫无意义,删剩两行就够,以及其他地方用词略微矫揉造作之处。

之后赫什叶再就没给他看过手稿了。

书名初拟为《那些我不愿回想的事》,付梓前他问了式凉建议,改成了《在封锁区》,于报纸和周刊连载。

他有听进去建议。式凉虽然没再看,不过到处都有书评,称他的文章感情真挚,细节详实,语言质朴而不失精妙。

无论在独一份题材的开创性,还是在可读性文学性上,都注定它会风靡全球引起轰动。

赫什叶成了记者会上的提问中心,式凉可以松口气了。

“部分人质疑《在封锁区》真实性,过度丑化封锁区而美化约翰,对此您作何回答?”

“我要说,我写的就是我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事实。另一方面,以个人视角出发的写作,难以避免倾向叙述,尤其我是个感情用事,爱恨分明的人,都会体现在文字上。”

这天是他们留在H州的最后一天,结束采访,电视台外面的人是以往的数倍。

已经许久没有突然之间聚集起这么多人,保镖在前奋力开路。

一个人把头伸到保镖的臂膀之间,在赫什叶耳边怒吼:“停止声称你是女性!”

很近的地方又有人喊:“你们背叛了你们的性别!背叛了你们的祖国!”

赫什叶一时间浑身发抖,泪如雨下。

简直想祝她下辈子投胎去封锁区体会体会。

终于上了车,詹妮特安慰她:“H州就是邪门,再说几亿人里出那么个具有攻击性的蠢货不是很正常吗?有些极端分子逢政府必反。你为政府站台,算是工伤。”

她觉得自己这么哭真的很矫情,前段时日约翰承受的心理压力只多不少,想到这,她又哭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式凉说,“将来某一天,政府变得如这些阴谋论者一样腐败、邪恶,那她们的蛮横无礼就是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冲在一线抗争了。”

赫什叶没想到还有这个角度。在她们心里她们就是后者吧。

是一出绝佳的讽刺喜剧。

她止住泪,渐渐醒悟,应该抱着社会观察、收集素材的心态去看待。

继续行程,前后一年,他们完成了全球巡游,赫什叶也完成了《在封锁区》全书。

正式出版后一再突破销售量。

回到温尔顿,詹妮特为她举办了签售会。

式凉则在外交部与领导就之后的行程讨价还价。

他自认完成了使命,可以不再抛头露面了,领导一味踢皮球。

他准备直接去总统府。

开车到中途,一个行人突然倒在前方的马路上。

路有监控,但左右无人,他下车去查看。

绿化灌木后钻出五六个蒙面人,拿着□□和棒球棍冲过来。

式凉立时一肘将从车前爬起的人击倒,转身返回驾驶室。

棒球棍扫来,车门被打变形。

式凉瞅准对方的手踢过去,球棍脱手,他夺了过来,猛击从后面扑过来的人的腿。

被夺球棍的人后退,其他四人一拥而上——

式凉扔下球棍,坐在车前盖上,打急救电话时,莉兹正赶到。

事发不过五分钟,反应速度算快的了。

“跑了俩。”

式凉用下巴给她指了方向,接着联系詹妮特。

医院靠近政府机关,没过五分钟,救护车呼啸而来。

紧随其后的是记者的采访车。

式凉躲进一辆救护车。急救人员往车上抬了两个人,害怕地看他一眼,不敢上车关门走。

幸好詹妮特及时赶来,说服她们拉上他俩。

“你没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