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祝微林给它开了机,然后将其要不小屏幕转动,由竖屏变横屏。
原来是个小摄影机。
“准备齐全啊。”
祝微林调整角度,对着附近录了一圈,说:“这个拍出来效果更好看。”
“要合影吗?我们和那个楼。”祝微林指向左前方。
楚凌怎么可能拒绝。
“三,二,一。”镜头记录永恒。
……
祝微林早就饿了,这条街都盛产美食,当地饭更是许多他没尝试过的。
“你知道来这里要来一碗什么吗?”楚凌卖关子。
祝微林不知,问他是什么。
“胡辣汤。”
祝微林:“我听过这个,但没尝过。”
“那就去喝,有的人为了一碗正宗的胡辣汤还专门跑来这里。”
楚凌选的这家店人排好长,毕竟网上都火热,这会儿说不定还能碰上探店网红搞吃播。
为了先让祝微林垫肚子,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煎包:“那家煎包最有名,你去排那个。”
这里当真是人多,还赶上节假日。耳旁充斥着方言俗语,祝微林有些听不懂,但也觉得有意思。
甚至他都买到了楚凌前面还有几个人。
他吃着不忘给楚凌喂一个,这煎包不大,等排到跟前他已经咽下去。
“老板来两碗胡辣汤。”
热气腾腾的店里,老板嗓音穿过客人的叽喳,一声中原腔响亮的“好嘞”给人安定,拿碗盛汤,勺子扬得好高,香气和白热气一起飘散在鼻尖,楚凌都咽了咽口水。
“端好喽!”
楚凌换回普通话告诉祝微林:“你的。快快,那里有位置。”
正好门口有张小桌客人刚吃完。
到位置时祝微林还在笑,楚凌问他笑什么。
“你刚才怎么跟老板说话的?”祝微林努力憋回去。
“河南话啊,我昨晚现学的。”他下一句又开始卖弄,“你说好听不,小伙?”
“哈哈哈……”祝微林被他逗得无法回复。
“你怎么还嘲笑人家方言。”楚凌怕他笑岔气,改为普通话,并拿起桌上的小磨香油各自碗里滴了点。
“没有没有,我不是……”祝微林好一阵缓,“我只是觉得,你说得很有意思。”
“行了行了,赶紧吃你嘞。”
楚凌已经舀了勺吹气。
真正的名如其实,胡辣汤还是热气腾腾,光是色泽就勾住人的食欲。
深褐色的汤汁浓稠诱人,其间沉浮着鲜嫩的牛肉片,木耳、面筋,黄花菜等一样不少。听说这其中的调味品就有十几种,激发味蕾释放五香,热辣鲜香香气扑鼻而来,未及品尝,却足以令人垂涎三尺。
“好喝白(吗)?”楚凌问他。
“好喝。”祝微林想笑,但不料被呛了一下,“你能别说了吗?”
楚凌不听从:“你可去求(完蛋)吧,豆(就)你这以后有个河南里(的)朋友,那特(他)说话不得给你笑死。”
“哎对来(了),听说这胡辣汤泡别里(的)东西也好吃,你试试白(呗)。”
他指了指剩下的煎包。
“真的会……好吃吗?”祝微林带着疑惑,还是去尝试。
煎包被裹上汤汁,咬一口酥脆的外皮,然后是柔软的馅料和胡辣汤的交融,醇厚鲜香。
“好吃!”祝微林赞不绝口,又将咬了一半的煎包泡回去,这次连里面也蘸上了美味,更是口味浓郁。
虽然龚华也有类似的早饭和煎包,但不得不说还是有逊色。
煎包只是垫肚子,没多买几个,楚凌又带来了肉盒子和糖糕各两个。
“会不会吃不完?”
“吃不完带走呗,边走边吃。”楚凌还是一口一个方言。
他是现学的,好些还是和当地人有出入,祝微林也渐渐对他别扭的腔调有所接受。
隔壁桌有个中年人注意到他们说话,问是哪里人。
“龚华,xx省的。”
“哦,那里这儿不远不近啊,嫩(你们)咋过来嘞?”
中原人有着自古以来的热情,不管天南海北,男女老少,只要说上两句话,那就是朋友。
“高铁直达啊哥,俺们高中放假,出来玩两天,选里(的)这好地方。”
这里的话其实不难懂,稍微思考两秒就能知道大意,所以楚凌也能接得过来。
后来楚凌问对方自己河南话学得怎么样,那人一脸欣赏,给他竖个大拇指。
“你还真是,什么人都能唠两句。”剩下的发吃完,祝微林已经撑了。
“遇强则强。”
……
新的目的地还有几公里,继续扫车。
路上两人能并排就并排,否则一前一后。
祝微林:“你能别说方言了吗?我听不懂!”
正好是红灯路口,楚凌停下:“中中中。”
祝微林问他还有多远。
“这条路第四个十字路口右拐。”
隔不远就是一个城门,越往前古味越重。
“感觉好大,我们能转得完吗?”
“当然不能,大致看看,标志性建筑留个影,我们还有下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