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璟不愿退让,谢绍亦是无所顾忌。由此,萧九矜出嫁的队伍前方便是两匹骏马并行,隐隐呈现相争之势。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萧九矜喃喃道。
“什么?”紫杏没听清她的低语,出声询问。萧九矜摇了摇头。
自冷宫谋生之时她便该清楚的,自己的命运,不该依附于他人。如今保皇党与昭王党相争,她做着双方的棋子,未尝不可掌控棋局。
“昭王府到——”
凝神苦思之际,领路的小太监高喊。
囍轿落地,谢绍翻身下马,走到萧九矜面前。
没有一句交谈,未待谢绍来牵她的手,萧九矜便提起裙摆,自盖头下瞥见火盆边缘从容跨过。
谢绍跟上,二人齐齐步入府中。
春风吹起盖头红纱一角,萧九矜第一次见到传闻中“奢华明秀如皇帝寝宫”的昭王府。
府中并没有什么之前的布设,大多只是寻常官宦人家所钟爱的假山、曲水而已。整座王府,唯有刚进门处一花圃种满名贵花卉,可那也不过是御赐的花种。
萧九矜被谢绍领着来到王府前厅,宾客已经入坐,却窃窃打量着她;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的气氛。
她抬首向首座望去。
昭王双亲已逝,如今首座上“坐”着的,竟是昭王父母的牌位;怪不得客人们都不敢出声只作不知。
虽说成亲确实要拜过父母,昭王将牌位放在这于理倒也合适;但婚嫁乃喜,丧事乃悲,平素绝不会有人将其放在一处。
——谁都看得出昭王此举中暗含的讽刺,这不是针对新娘子,而是明晃晃的、对于整个大周皇室的恶意。
萧九矜暗自感慨,真是殃及池鱼。命里有时终须有,婚姻嫁娶她是不指望了,有时便是要装作无知,才得安宁罢。
唢呐声响。
礼生显然受过吩咐,见如此荒谬事也一副波澜不惊视若无睹的模样,掐着嗓子唱道:“一拜天地——”
萧九矜目不斜视,规矩拜下。
——敬万民万生,福祉永续。
“二拜高堂——”
——此当是敬先昭王夫妇英魂,拜灵位又何妨。
“夫妻对拜——”
——萧九矜转向身旁却微微垂眸,避开了谢绍探究的眼神。
堂内宾客噤声,纷纷讲目光投落在这对新人身上。
“再拜——”
“再拜——”
——三拜复三起,天色渐暗,黄昏已至。
“礼成——”
——唱词尽了。
周遭空气再次流动了起来,堂外小厮喊了传膳,不久便有饭菜的香气入鼻;今日来观礼的大多是朝臣与其家眷,见新郎新娘向婚房走去,便也跟着昭王仆从坐到各自的位子上。
萧九矜跟在谢绍身后穿过内院,进了婚房。
她规矩地坐到了婚床上,见谢绍走到屏风后换上了敬酒的喜服,连个正眼也没瞧她便出去宴客。
房门静悄悄地合上,独留她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婚房中。
萧九矜自己掀开了盖头,拆下几个位置别扭、硌着脖颈的珠饰,站起身来。
她这才有空闲打量起房内的模样。
红烛红被,红绸红绮,房内布置倒是样样齐全。但萧九矜却看出来,这个被布置成婚房的房间已经很久无人居住了。
她在房内四处转了转,发觉这房间除却大婚所用之物外竟什么都没有,便又无趣地坐回了婚床上。
香烛泪落,不知过去了多久,院外宾客喧声渐息,房门再次传来声响。
谢绍回来了。
萧九矜的心跳不自觉快了几分。隔着盖头的帘幕,她见谢绍挑起玉喜秤来到了她的面前。
喜秤的尾杆勾上了盖头的一角,接着,眼前便骤然明亮起来。
二人便这么撞进了对方的双眼。
放大的俊丽容颜出现在面前,带着宴客未散的淡淡酒味,令萧九矜有一瞬的恍惚;但很快,她却发觉谢绍亦然。
“你叫什么名字?”还没深思谢绍那瞬间的愣神,他便听见眼前人幽幽问道。
“萧九矜。”她答。
一个听上去便很随意的名字——只是因为她行九,皇女们都是三字名,皇帝就又挑了个“矜”字;取的是“端庄持重”之意。
“矛之柄谓之矜,藏刃于朽木……倒是不错的寓意。”
未曾想,谢绍垂眸淡淡说道。
萧九矜张了张口想要解释,却忽地住了嘴。
比起皇帝随口一说而来的名字,她倒是更喜欢昭王的解读。
“这合卺酒便喝一杯罢,往后,昭王府内下人你可以随意使唤,你院内下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当然,你若是动了什么不该动的心思……我昭王府便容不下你了。”
谢绍没理会她,径自拿起酒壶满满斟了一杯给自己饮下;随后又倒满一杯,递给萧九矜。
“好,往后我们互不打扰,还同从前未成婚一样便是。”
萧九矜并没有什么意见,接过酒盏,举杯饮尽。
她看了看窗外已是月上中天,应至解衣入眠时了。
“你好生歇息。”
她本有些紧张,然而谢绍却只是看了她一眼,独自离开了房间。
萧九矜有些意外与不解,瞥向屋内铜镜,镜中自己脂粉未乱,容貌依旧盛人。
而谢绍竟如此走了。
“殿下……昭王书房里传来个女人的声音……”
就在萧九矜慨叹之时,门外传来紫杏有些愤怒又有些难过的声音。
她“哦?”了声,好奇地推开窗;却见一女子身着劲装,正从谢绍书房离开。
“就是她!”紫杏瞪大了双眼悄声道。
萧九矜摸了摸紫杏的脑袋,正想解释那人的身份,却忽然灵光一现:“既然驸马有了人,那我们便也去找个乐子。”
“走,我们去南风馆。”
“……啊?哎!!”紫杏更是难以置信地叫出了声,但萧九矜已经飞速拆下囍袍换上了寻常裙装,大步向外走去。
——正如昭王所言,比起端庄持重的公主,她更想做可以杀人的利刃。
而利刃藏于朽木,出鞘前毕要掩其锋芒;如此方可一击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