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青山遮 > 第17章 安渔

第17章 安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清源抬手示意学子们落座,他不停地抚着那半截白须,看着座下都是绮纨之岁的少年,不觉感叹岁月荒凉催人老。

静默半晌后,他少年们看向他时充满着希冀和崇拜的目光中,缓缓问道:“在授课前,我想问诸君一个问题,很简单的问题,那就是你们为什么想来太学读书,律京城中的书院可不止太学一所,为什么就选择了太学呢?

他话音刚落,即刻就有人高声应道:“那当然是因为您说的‘今朝随弃少年郎,明朝疆土何所依?’所以想来太学。”

宋清源听完微微一笑,有些意外道:“这么多年了,还有人记得这句话啊。”

那人回道:“宋掌院您莫不是在说笑,南椋上下谁人不知这句话。我朝不知多少读书人都是为了您这一句话,而坚定不移地选择科举致仕这条路,我们都期盼着像您一下为无数贫寒出身的读书人做主。好有一天能做到有一座风摧雨折也不动的大厦广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宋清源道:“那可真是老夫一生之幸,能因为我一句话让无数少年人走上这条为国为民的读书之路。”他目光扫过座下其他人,道:“还有不一样的原因么?”

“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

“为了当官给家里争口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闻竹在底下慢吞吞地拨弄着桌上的毛笔尖尖,将那一小撮毛翻来覆去的折腾,直到把笔折腾完,他听完那些高喊着为国为民的理念,小声腹诽道:“好有抱负的读书人,可惜啊本世子是没得选才来的太学。”

然后来了发现还成,那就干脆既来之则安之。

反正一时半会没觉得哪里不合意。

得过且过,安乐得之。

闻竹便觉得足够了。

至于什么卫国为民的高尚抱负,暂且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现在才十六岁,要说袭爵那也是及冠时候的事了。

说不定到时候海晏河清,都用不上打仗了。

到时候他便可以做一个真正的闲散公子哥。

“闻竹,你来说说为什么。”

正沉浸在对未来混吃等死的美好日子畅想中的闻竹愣了下,他抬头就对上了宋清源充满审视的目光,以及其他人向他投来的充满了探究与打量的目光。

就连时盏也倚着墙好整以暇地看着他,眼中有着明晃晃的玩味。

似乎在说,我倒要好好看看你能说出个什么名堂来。

闻竹深吸一口气,对宋清源行了个端正的弟子礼,起身笑了下,回道:“回掌教,弟子之所以能来太学是承蒙圣上恩赐,弟子心无大志,唯一愿望就是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得见我朝盛世,海晏河清百姓安乐自足。”他顿了下说道:“虽然现今我朝已是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奉公守法。”

当闻竹说到现今的南椋已是百姓安乐自足官员奉公守法时,没人注意到原本眼中含着玩味的时盏眼眸一沉,眼底情绪晦暗不明,像翻腾的河水。

宋清源听完欣然一笑,道:“不愧是镇北侯之子,少年人有此等气量与抱负,何愁我朝不繁盛千秋呢?”

闻竹会以一笑,道:“掌院说的是。”

说说罢了,谁会真信啊。场面话谁不会说啊,这些毫无新意的话,他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回。

别人是熟读诗歌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他则是熟知官话三千转,阿谀奉承张口来。

闻竹坐下后想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