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就丝毫不碰,谁劝都没用。
又比如,齐觞劝一些老技术骨干“工作再重、再紧急,饭也是要好好吃的。简单的一顿饭吃饱花不了多少时间,不会耽误事”。
他自己就做到了再忙也按时吃饭,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吃。
再比如,齐觞说“事业和家庭可以兼顾”“忙不是不了解家里人、不与家里人沟通的理由”。
与齐觞稍微熟悉些的人都知道,齐觞和妻子女儿的感情确实很好。
齐觞了解妻子的工作情况,也知道女儿在校的人际关系。
齐觞的妻女偶尔来公司找齐觞时,也表现得对齐觞的工作内容有所理解。
很多人都很佩服齐觞的这份言行一致。
但更多的人是佩服齐觞的时间管理能力。
就他那工作量,他究竟是怎么做到工作与家庭兼顾的?
齐觞:
“我觉得我的工作量还行?”
“虽然很多时候都不方便在家里待着,但有很多零碎的等待时间。”
“只要有心,每天拼凑出总共一两小时来与家人说话,或给家人准备礼物,肯定没问题。”
“现在是一个通讯技术发达、购物便利的时代,沟通不良只可能是因为没有诚意,而不是没有办法。”
“就像某些人明明看起来比我更忙,却竟然还能找小三小四甚至小五小六。”
某些人立刻不满:
“你说谁呢?”
齐觞:
“说‘某些人’。”
“另外,我在这里还要真诚地劝某些人一句,首尾要收拾干净些。”
“不然距离被打上门,可能就不远了。”
某些人又怒又惧。
因为与齐觞相处过的人都清楚,齐觞这人从来不会空口说大话。
齐觞说了“可能”,那这个“可能”的几率就很难低于五成。
一时间,某些人觉得全公司都在等着看自己笑话。
比起齐觞工作环境的勾心斗角、频繁考验齐觞的平衡本事来,于荼的工作环境堪称单纯。
只是有点怪。
于荼大学刚一毕业便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不必多提,反正她工作不到一年便辞职。
且在确认该拿的钱都拿到后,于荼物理意义上掀了第一任上司的桌子。
然后于荼找到了她的第二份,也是持续至今的工作。
这第二份工作开头很像诈骗。
具体来说是,于荼在广撒简历后的一天早上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的内容是让她当天下午三点到林荫街二十七号面试。
于荼一比对,发现这个林荫街二十七号与她投的所有简历对应公司都不相符。
她当时下意识就想到了诈骗、拐卖、挖器官。
不过于荼又觉得“林荫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再一查,发现那是某知名大学附近的商业街。
以前那里最常用的称呼是小吃街。
近两年进行了全面翻新,它的本名林荫街才开始被称呼较多。
别的不说,每天那里的人流量是相当的大。
而且那条街上有一个派出所。
派出所的门牌号是二十二。
于荼感觉要犯罪不会特意选那里。
于荼大学时去过那小吃街几次,翻新后还没去过。
于是本着“闲着也是闲着”“回顾青春”“察觉不对就往派出所跑”等心态,于荼按照指定时间到达了指定地点。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正在装修的店面。
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能面试的地方。
于荼一边想着“果然是诈骗”,一边看了眼不远处的派出所。
然后又觉得可能不是诈骗,毕竟没人找她要钱。
所以有可能是看她不顺眼的人在耍她玩。
这时,一个……从头到脚只能用色彩斑斓来形容的……年轻人类,跑到于荼面前,连声说: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幸好你还没走。”
“啊,你是来面试的吧?”
“叫于荼的?”
于荼的第一反应是:啊,这人类是个妹子。
第二反应是:挺礼貌的,声音也很干净,和打扮的感觉差别挺大。
第三反应是:这个声音好像就是通知我面试的那个。
于荼点了下头,按亮手机回应道:
“对,我是来面试的于荼。”
“另外,你没有迟到,现在是两点五十九分。”
那个年轻妹子“哎?”了声,看了眼自己的手机,恍然:
“啊,对,我前天把时间调快了二十七分钟。”
于荼知道有些人会用调快钟表的方式来对抗拖延症、习惯性迟到,但……
一般都是调半小时、一刻钟这样的吧?
为什么她选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数字?
当然,这属于个人爱好,于荼虽然疑惑,但不会多问。
于荼只提出与自己直接相关的问题:
“请问,我要面试的是什么工作?”
“我好像没有往这个地址的……公司,投过简历。”
年轻妹子:
“是这样子的。”
“你的简历我是从我姐的公司拿的。”
“我自己没有收简历的公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