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说,他是在冬天外出时在雪地里发现了浑身是伤又晕过去的鹰,并将其带回了族群中。
鹰醒来以后什么都不肯说,甘让他留下来,他也没什么反应。后来有一次和其他人出去围猎的时候,为了引开一只体型巨大的野兽跑进树林,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岑商的心情随着甘的描述起起伏伏,直至最后凉透了。
她心中知道鹰生还的可能性几近于无,勉强和甘道别,回到屋里,整理了一下鹰留下的东西。有他做木工用的工具、春夏穿的衣服,还有他吃饭用的碗。
整理的时候,记忆又再次侵袭而来。他被选中做斑的学徒后,她讲了好多暂时还无法复现的木制品,说他一定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人,鹰无条件地相信她的判断;给他换来的衣服必须当面试穿,因为不管大小,他总是说正好,在她讲了匹诺曹的故事后,他才不敢了;还有下雨天,两人各自抱着一只陶碗,蹲在门口屋檐下边嚼肉块边聊天的日子……
都再也不会有了。
聚落内的坟场中多了一座坟包,上面没有立石碑或木板,岑商静静看到黄昏,独自一个人回了家,一个人吃完晚饭,一个人休息。
春耕结束,忙碌了许久的族人们终于有了个喘息的空档,岑商也一样。
她最近在忙活另外一件事。
目前聚落之内,能算得上正经调味品的只有盐一样,她知道辣椒好像是封建社会末期才从海外流入的,现在可能找不到替代品,但是糖就不一样了,她坚信但凡有甜味的东西,就有变成糖的可能。
趁着夏秋万物生长,平原上一派繁茂,她刻意收集了许许多多种植物的块茎,有以前常吃的“土豆”,也有“绿萝卜”“紫薯”什么的,当然都是取的代称,和后世真正的萝卜、番薯差别很大。
前世她曾经有过忘记时间,导致蒸玉米时水熬干的经历,当时锅底留了一层焦糖色的粘稠液体,她猜测那可能是玉米糖浆的原始状态,所以糖的制作工艺肯定是和熬脱不了关系。
她把收集到的植物块茎切丝挨个放进陶罐里熬,虽然炸锅无数,但结果是喜人的,那种“紫薯”熬出来了带有甜味的黏稠液体。
分给大家品尝后,壮说:“好像不如蜂蜜好喝。”
“那肯定的,但是蜂蜜一年能找到多少?这个咱们可以自己产。”
有条件喝蜂蜜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糖浆得到了大家的欢迎,甜甜的滋味更是小孩子们拒绝不了的美妙,虽然原材料比较方便易得,但因为熬制过程比较麻烦,交换的价格也不便宜。
自古以来调味料和香辛料都是非常昂贵的商品,糖浆也很快成了聚落对外交易的新宠。
岑商和甘说:“南方有一种和竹子类似,一截一截的植物,但外皮是紫色的,叫甘蔗,可以做更好的蔗糖,你有没有见过。”
既然有竹子,那结构差不多的甘蔗是不是也已经有了呢?
可惜甘说从来没有见过,岑商只能安慰自己是他们的新领地还不够南,而不是甘蔗还没有出现。
有了峰等北方猿人的加入,今年的巡视计划岑商决定一路向北,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紧邻聚落的北方森林被有计划地砍伐出了一条小道,可以供人骑马通过。队伍前面是壮、章等强壮的大块头,后面是拉运着武器、食物和工具的驴车,岑商骑着一匹驯好的母马在中间,观察着周围情况。
这片森林少说得有上万亩,这些年来任族人予取予求,生态系统还没有崩溃。
到中段,岑商让大家下马,留下人在原地驻扎,自己和壮他们迈着两条腿开始“巡逻”。
“这里的树真高啊,要是能运回去就好了。”壮感慨。
说完就期待地看着她,好像她是什么哆啦A梦,能从口袋中拿出解决一切问题的超时空工具。
因为离聚落比较远,路两边全是砍伐后就地摆正的巨大木头,就白放在那里,这是运输能力太低导致的浪费。
“这么大的树,路又远,独轮车是不可能了,如果附近有河流还好说,有一种叫船的运输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竹排?”
“原理一样。”但是除此之外可称得上一个天一个地。
继续走,树林越来越茂密,有时候即便是大白天,地上也被树荫遮蔽得只能看见斑驳的阳光。草丛里时不时传来晃动的响声,不知名的陌生小动物来回乱窜,偶尔能捕捉到它们的身影。
路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处地势往下走的缓坡,有人跑到边缘往下看,回头惊喜地说:“是水!”
岑商过去一看,是被周围树木环绕在中间的一个小水潭,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水面上,呈现出梦幻的绿色,好像童话故事中的神秘幻境。
“休息一会吧。”森林内的湿度很高,不但空气中黏黏糊糊的,地上也时常看到苔藓、小蘑菇等。
蘑菇呀~何等鲜美的宝贝,可惜她一个北方人只吃过有限的几种安全蘑菇,其他千奇百怪的品种既没机会见到,也没吃过,除了比较知名的见手青因为太过有记忆点牢牢记得外,其他统统忘了个一干二净。
害怕出现一堆人横尸野外的场景,她严令禁止大家采集任何蘑菇放进汤里吃。
期间,不止一个人露出了鬼鬼祟祟的神情,甚至有人试图拿着陶罐离开单独去做些什么。
岑商大怒:“干什么去,我刚说了不能采蘑菇,找死啊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