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川皱眉:“新币?发票?”
“袁叔,你出去这几个月已经落后啦!”冬儿捂着嘴笑道。
袁天川无奈:“你这丫头,快与我说说。”
冬儿将钱庄和新币一事告诉他,袁天川感叹:“此法真是妙啊!”
要是他,估计这辈子都想不到这一出。
接着他又有些担心道:“可是村民又不经常到城中来,对新币一事肯定不知情,如何愿意交换?”
冬儿也有些懵,看着林苏叶道:“对啊小姐,他们不愿意要新币怎么办?”
林苏叶浅笑:“不要新币那就以粮换粮,要是只想要铜钱或者银子的话可能就要多等几日,等钱庄周转了之后与他们收,但是肯定没新币多。”
比如一斤大豆她收十文铜币,那新币可能就是十三文。
冬儿领悟:“如果村民知道使用新币在城里能更便宜更实惠些,肯定都会同意兑换新币了。”
袁天川一边用手摩挲着自己的下巴,一边若有所思地点头应道:“嗯,此计确实行得通,这样吧,那我不妨先选择一个村子作为试点,看看实际成效如何。”
…
没过多久,大量的粮食运到了郊外的庄子上,冬儿收到信后就已经等在了庄子里,立马有序的将粮食分配到各个作坊。
此时石叔和吕远修做的许多物件都已经搬到庄子上来了,也提前让在庄子里做活的工人熟悉了一遍,等粮食一到就能让人加工。
比如这稻子,冬儿直接交给负责稻米的于婶,于婶也不含糊,马上指挥着众人齐心协力地将这些沉甸甸的稻米搬运到她们所在之处。
紧接着,一场紧锣密鼓的劳作便展开了:先是趁着阳光正好,把稻米摊开晾晒直至完全干燥,并仔细去除掉其中夹杂的杂质;然后通过古老而实用的土砻进行脱壳操作,再精心筛选出颗粒饱满的稻谷;接下来利用谷风车进一步分离,从而获得糙米,接着工人们又马不停蹄地使用水碓对糙米进行舂米处理以去掉外皮,同时再次借助谷风车将稻糠分离出来,最终才得以收获晶莹剔透的精米。
随后精米送至城中,而稻糠则会留下来送到跃山村喂猪,而100斤水稻差不多能有七十斤大米,其中有糙米有胚芽米有精米。
其中精米除了卖给城中百姓,大部分被段子翁和杜远山带走,经过一番烹饪,收益只多不少。
而土豆红薯之类的粮食更是被做成百姓们从未听说的食物,细腻柔滑的土豆泥、爽滑劲道的土豆粉、香气四溢的炒土豆、外酥里嫩的炸土豆以及焦香诱人的烤土豆等等。
红薯也是一样,被制成各种各样新奇的吃食,这些食物不仅价格实惠,味道鲜美无比,而且饱腹感极强,因此深受城中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与由衷喜爱。
而水稻鱼则直接送到了酒楼后院,做成各种菜谱让大伙一饱口福。
以往他们觉得河里的鱼不光刺多、腥味还重,很是不喜,如今经县衙酒楼这般一做,不少人爱上了鱼类菜系。
当然,仅限于酒楼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还是不喜,因为做不出那般味道。
而随着水泥路修好,各种作坊和店铺也逐渐成型,城内游散的百姓也少了许多。
毕竟,能遇到既给工钱又提供饭菜的好东家实属不易,这样的机会谁会轻易放过呢?
做工赚的钱多了,大伙也开始会拿出一部分存在钱庄,在日常的劳作过程中,他们与林府县衙的人员频繁接触,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思维方式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转变。
特别是看到酒楼后厨那几位能干的女厨娘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尊重和认可之后,在林夏和春儿的耐心劝说下,越来越多的女子勇敢地走出家门,投身于各种招工之中,展现出女性独有的魅力和能力。
当然,也可能是林苏叶给的太多了,让她们家中人也心动不已,所以放女子出家做活。
大人们赚的多了、听得多了,学堂的招生率自然高了很多。
如今的整个青松县百姓繁忙而又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