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的事情必须立刻解决,否则襄城的百姓只能等死。
但这件事李青宛并不好直接插手,只能先想办法让李复知道襄城的情况。
“被派去襄城救灾的基本都是太子的人,这些人都听令于太子,而且襄城的情况很糟糕,他们就更不敢上报了。”顾辞皱着眉,有些担忧,“倒是可以利用舆论,让燕京知道襄城的情况,只是并不能保证李复派来的人能够解决襄城之危。而且,这一来一回,襄城百姓只怕也等不起。”
毕竟朝中像魏少华这样耿直的清官很少,这次基本上还都来临城救灾了。
更何况,太子毕竟是一国储君,未来的夏国皇上。若因着此事得罪了太子,难保不会被记恨上,以后太子登基了他们也就完了。
就算襄城的情况以及太子的行径都被燕京知道了,派去的官员,若不是像魏少华这样是非黑白分明的官员,只怕都会想着替太子遮掩。到时候再找个替罪羊,襄城的事情也就揭过去了。
李青宛思索了下,才道,“所以才要保证去解决襄城之危的人,必须站在太子的对立面,最好的人选便是大理寺卿魏少华。”
顾辞:“可临城这边……”
“临城这边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百姓都很配合,只等研制出药。而且就算没有魏少华,我也能主持大局。相比之下,襄城那边的情况更棘手,若是再没个人去管,恐怕离城被灭也不远了。”
“你说的对,我立刻让人去安排。”
李青宛制止了他,弯了弯唇,“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跟随太子一起去襄城的官员中,倒也有一两个中立派的清官。他们对于太子在襄城的行径很不满,却苦于被太子的人防着,无法将此事上报。
那两个官员心中苦闷,由于提的建议既没人听也没人执行,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能做的事情总归有限。
襄城每天都有人在死去,尸体烧了一批又一批,看得二人焦心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此时已是深夜,两人都睡不着,漫无目的地行走于黑衣之中,聊聊彼此之间的苦闷。
二人行至拐角处,忽然听到一阵说话声。
“诶,听说了吗?临城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既没有新增多少患疫者,也没有多少因疫病去世的人。”
“我也听说了,听说派去临城救灾的是五公主,她想出了好多管理政策,防止更多的人被传染,没想到还真的有用。”
“要是五公主来的是襄城就好了,听说五公主还经常去看被隔离的疫病患者,见到人手不够,还会亲自照顾病患呢。这才是真正的共进退,哪像……哎……”对方欲言又止,生怕被人听见挨揍。
“还是太子呢,未来的一国之君竟然是这种德行,呸!”大概是被压迫得久了,忍不住痛骂出声,“自己吃好住好,却不管我们的死活。他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嘘,小点声,引来巡逻官兵就不好了。”
那人终于冷静了些,“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这帮人可真不是东西,不管我们的死活也就罢了,还将这里的情况瞒得死死的,这帮狗杂种!”
“要不我们一起想办法逃出去,去隔壁的临城,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五公主,让五公主上报朝廷?反正留在这里只能等死,倒不如放手一搏,若逃出去了起码还有活路。”
“可五公主和太子不是兄妹吗?她会帮我们而与自己的哥哥对立吗?”
其他人一时沉默了,有一个人想到什么突然说道,“我知道有一个人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而且他也在临城。”
“谁?”
“大理寺卿魏少华魏大人,此人刚正不阿,经手审理的案件几乎没有冤假错案,就连皇上他都敢对着干,更何况是太子。”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出去呢?”
“我知道一个可以出去的地方,西城墙那边因着外头就是一座坟山,很多人觉得晦气几乎不去西城墙的边上,也疏于打理,长了不少荒草。那里无人看守,还有几个狗洞,现在其中一个狗洞已经被我挖得还剩一点就能出去了,今晚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定然可以顺利挖开逃出去。”
几人心中燃起了希望,立刻悄悄地去了那人所说的地方,果然有一个挖得差不多的狗洞,只需要再搬开几块砖就可以。
他们一起上前,合力硬拆下几块砖,正准备钻出去。
“快走,有人来了!”他们中不知是谁低声提醒了一句,几人立即争先恐后要钻出去。
“几位留步,我是陈珂陈大人,是大理寺卿魏少华魏大人的同僚……”那人压低声音快速跑来,声音还有点喘,“我不是来抓你们的,麻烦你们给魏大人带个话!”
他们回头只看到两个身影,没有别人,又听到了魏大人的名字便暂时停了下来,只是还警惕地看着那两个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