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摄政王在职纪事 > 第9章 良君与风雅

第9章 良君与风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第二日下了早朝,殷熠留了于怀音在御书房。

殷熠人不在,只有喜盛给于怀音烹茶。

“于太师歇息片刻,殿下言片刻便来。”

喜盛正要将茶加入壶中,于怀音伸手制止。

“公公且慢。此夜雨金芽需用活水来烹,此水已经死了。”

殷熠从帘后出来鼓掌道:“太师果然是风雅之人啊。”

“参见殿下。”

小皇帝从殷熠身旁也跟着窜出来。

“参见陛下。”

殷熠慢悠悠的拉着小皇帝和于怀音坐下。

“于太师,这活水死水该如何看?”小皇帝很是好奇。

“《茶经》中有言:“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宫中之水虽是取用最为金贵,然水的活气也在冗长的运输间消亡。水失了活气,便是已死。肉眼来看,差别幽微,臣此刻难以展示于圣前。”

“陛下,你那在御花园烹茶,不够风雅。你的兄弟姐妹尚小,故而瞧不出来。可若是于太师这种行家打眼一瞧便知这茶煮的好不好,陛下的行事风雅不风雅。

虽说大家都不敢言明,可万一有小人背地乱嚼乱笑呢?”

于怀音听着殷熠的话越来越不对味,可惜不能跑。

殷熠摇扇道:“当然,风雅二字极难,陛下也不必过于勉强,臣只求陛下能学得太师皮毛,能附庸风雅即可。”

于怀音听着眉头一皱,附庸风雅难道是什么好词吗?

“好的皇叔。”

于怀音的眉头愈皱愈深,这摄政王到底是在教小皇帝什么?

“于太师,陛下的风雅之道,就全赖你了。”

这个“赖”字传神,可以听成仰赖的意思,可摄政王的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

三岁的小皇帝不让他学治国理政之道,让他学“风雅”,这摄政王有不臣之心啊。

于怀音刚要拱手推脱:“殿下……”

殷熠抬手止住,笑道:“唉,太师不必推脱,论风雅二字,无人能比的过太师。以后每三日,太师便来与陛下探讨探讨“风雅”。”

小皇帝行了师礼:“朕便仰仗太师了。”

“陛下,这…老臣尽力就是。”

上贼船了。

殷熠高兴的很:“来人,快取一罐这上好的夜雨金芽给太师带回去好好烹,在孤手里实在是糟蹋了味道。”

于是,于怀音得到了一个新的皇帝学生和一罐茶,小皇帝新得了个老师和一层保障,殷熠以后可以蹭着去太师府饮茶吃菜,也算是宾客尽欢。

于怀音走后,殷熠自己取了一些茶倒进壶里,他还是喜欢淡茶。

小皇帝看着他手上动作:“皇叔,所以太师算是朕的老师了吗?”

“其实从陛下封他为太师时,便算了,不过有名无实而已。但陛下要学些东西,其实找太师很合适,不是说陛下其他先生们不好,只是术业有专攻,风雅二字,确实是太师最为合适。”

“朕只从太师那里学风雅吗?”

殷熠扶额道:“有点良心的太师,多少会交给陛下些其他的吧。陛下不用客气,想学什么尽管问太师。”

“好。”小皇帝看着寡淡的茶水,问道:“皇叔,为何要放那么少的茶叶?”

殷熠轻弹了下小皇帝眉心,“陛下先前在御花园煮的茶快齁死微臣了。”

“朕不过是想让茶汤鲜亮一些……”

“所以让陛下跟于太师学一学,陛下自己煮的茶何苦为难自己呢?”殷熠哭笑不得,“再者,太浓的茶汤会遮盖其他的味道,若是有些毒或者药混入其中也不易察觉。”

小皇帝记着上次中毒的事,郑重的点了点头。

只是手上还不忘往杯子里加糖。

殷熠托腮笑道:“等陛下哪日茶不加牛乳和糖了,才算长大了。”

———————

《摄政王纪事》:“天佑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开赏花宴,请诸臣王公及其子女赴宴。

陛下与宴上与众臣之子相谈甚欢,与诸王世子兄友弟恭,甚是和乐。

孤亦亲自下场投壶,诸公言,稷熟之时,又恰一箭中地,此应社稷,实乃吉兆。再投,诸公言:人与地,此应土地与民生,应吉。

嗟乎,孤唯愿百姓安乐,海晏河清,盖苍天念孤不易,加以勉励!孤定当自勉,不负先帝与陛下。

及遇姬左司郎中,言其得画于寇尚书。

寇尚书得二画而取一,孤乃问之陛下,陛下言:“善。”

陛下言其欲循寇公之行,昭明初心,不陷外物,不止于行,为天下生民求福祉,成良君。

非拓土而圣,非善策而明,然可称良君者,必知善而行,知民生艰而解其困。

甚善。

另今日共批阅五十一封奏折,少有睡眠,孤深感疲乏,然忧心陛下与天下,实为孤之幸事,孤,甘之如饴。

附陛下小像于此,他日翻阅,许有感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