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于浩洋看到了餐桌边的那个粽子礼盒,很是刺眼。于浩洋问道:“这哪来的?”
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回答。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浩洋其实早就猜到了。
于浩洋眯着眼咬了下嘴,握紧了拳头。明知道自己跟小美是什么关系还送礼,他妈的就是故意的吧。
于浩海看着弟弟的神情不对劲忙劝道:“每家都有,给我们送一份属于正常。如果只不给我们家那才是真的有问题。你就这么点气量都没有吗?”
于浩洋闭着眼深深呼了一口气,松了拳头,坐在餐桌上默默吃着饭。
午休时,于浩洋坐在桌子前拿着纸笔涂涂画画。最近太憋闷,他闲着的时候就得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
听到了一声一声缓慢的脚步声靠近,于浩洋看向门口。母亲一手撑着墙面一手扶着栏杆气喘吁吁地进来了。
于浩洋赶紧给母亲摆好了旁边的凳子,母亲腿脚不便,一年也难得上来两趟。
于母缓和了一下气息,把床上昏昏欲睡的于浩东给支走了。于母平和地看着于浩洋:“洋儿,你跟小米……”
于浩洋看向母亲:“妈,难道我跟她真的没有可能吗?”
于母叹了口气:“母亲好些年前就看出你俩不对劲,母亲没及时制止,母亲惭愧。”
“这种事情不是说克制就能克制得了了的,跟您没有关系了,别自责了。”
母亲一向淡然此时眼里也泛起了泪光:“你们几兄弟从小各个都受委屈,长大了也不如愿。都怪你爹走得早,母亲又没什么本事。”
于母擦了下眼睛继续道:“母亲没想过要你们去高攀别人,但也不想你们受尽委屈。放了米儿吧,人家确实随便找一个都比咱家强。我们找过一个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在一起好吗?放了她吧。”
于浩洋不停地转着手里的笔垂着眼一句话都没说,母亲知道于浩洋是懂事的,有自己的主意。母亲坐了会,站起来又扶着墙壁蹒跚着出去了。
整个六月,向绍清几乎有大半个月都在小美家。家人就跟供祖宗是的,还带去槐花寨混吃混喝了一个星期。在亲戚眼里这就是小美的老公了。
小美对向绍清的态度越发地激烈,躲着,吼着,骂着。但是向绍清就是死皮赖脸的,从不生气。
妹妹小慧都觉得姐姐有些欺负人:“姐,你是不是对人家有点过了。我觉得向绍清脾气很好,而且长得也挺清秀的。”
小美急眼了,这风向怎么都变了,没一个人理解自己了。她吼道:“你喜欢这类型,你嫁给他好了。”
“姐,你说什么呢,我只是实话实说,没有其它想法。再说我还没成年呢,他也不喜欢我啊。”
小美气鼓鼓地走了,感觉自己无力战斗了。动不动就生气发怒,怎么就变成了这么个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呢。
父母倒是不再阻止小美去于浩洋家了,小美也更加地肆无忌惮了。只是小美知道,自己变得暴躁了,甚至有些不可理喻。
而于浩洋也变了,变得沉默了。眼里再也没有光,几乎也没有了笑意。
在外面看到于浩洋的时候,明知道向绍清在旁边,小美不管不顾直接扑上去挽着或搂着于浩洋。于浩洋倒是会面无表情地叫她不要这样。
向绍清也不知道被刺激了多少次,这样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不到黄河心不死。
终于到了农历七月,七月被称为鬼月,是很忌讳串门送礼的。所以向绍清也不好怎么去小美家了。
只是偶尔去落栖山下竹林里,看到小美时也不好去刺激,有时就远远地看一眼。
向绍清想到小美和于浩洋在一起的样子,心里各种滋味翻涌,他真想早些把小美抢过去。只是七月不宜谈婚论嫁,只能等八月了。
七月里父亲比较忙碌,特别是鬼节之前,几乎每天都在外面给人做寿衣。小美是没做过寿衣的,父亲说一个大姑娘的不要去碰这些,不吉利。
父亲不常在家,向绍清也没来家里了。小美的心情又欢快了起来,她在溪边洗衣服的时候,看到水潭边硕大的芭蕉叶摇晃着。
她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于浩洋抱着她说喜欢她。从此就成了恋人关系,小美想着有些甜蜜又有些哀伤。
对了,浩洋最喜欢吃芭蕉米果了,于是小美采了一把芭蕉叶洗净回家了。小美让哥哥帮忙磨了米浆,自己忙活了一上去,做好了满满一篮子米果。
厨房里飘散着淡淡的芭蕉叶的清香,小美满心欢喜。她精心挑好一小盆米果,又拿出两个蘸碟装好一碟绵砂糖和一碟辣椒酱,用托盘托着去了于浩洋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