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敲了门然后进去,火炉烧的旺旺的,里面热烘烘的。
宇文滟蹲坐在穆王的桌前,说道:“殿下,今日就是除夕了,你怎么还是闷闷不乐的?”
穆王本还是很严肃,但看见滟儿,还是没有提及蜀地的事。
只是说因为到了年关,不少地方都要花钱,他正在为此事烦忧。
宇文滟安慰他道:“殿下别烦恼了,实在不行我先把我的小金库借给你用一下吧。大过年的可千万别愁眉苦脸的,这样不吉利的。”
穆王道:“本王才不要你的小金库,那还不都是本王给你的。”
说罢,穆王从袖口里拿出一个袋子,递给语宇文滟。
说道:“给,这是给你的压岁钱。”
宇文滟打开一看。
满满的一袋,金银各半,沉甸甸的。
宇文滟眼眶微红,她知道穆王的处境并不容易,穆王虽然不曾提及,但她也知道,蜀地之行关系重大。
而他却在这样的时刻还能想到她,这份心意,比任何礼物都要珍贵。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然后说道:“殿下,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些压岁钱,待到您需要时,我定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
穆王静静的看着她演戏,说道:“行了,别装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早就在惦记了。”
宇文滟尴尬一笑,坐在了穆王的旁边,十分讨好的帮他捶肩,“只要殿下想,滟儿随时可以为你演戏。”
穆王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缓缓说道:“滟儿,你看这雪,虽然暂时掩盖了大地,但春天总会到来。这雪总有一天会化个干净。”
穆王的声音开始有力。
宇文滟不禁思索。
难道他是要干什么事吗?
过年这几天,殿下在不停的进宫,和在大臣们之间周旋,可都无济于事。
陛下是铁了心的要他离开长安。
这天晚上,长庚来找到穆王。
义愤填膺的说:“这蜀地去不得啊?先不说你不在长安,给了太子那么好的机会结交党羽。蜀地地处偏远,要是有人对你动手,谁来阻止?”
长庚的冲动和穆王的淡漠形成对比。
穆王已经不将此事放在心上,这一趟他是不得不去了。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重重宫墙看到那片遥远的土地。
"蜀地虽远,但非去不可。" 他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却也带着几分决绝。
"我若不去,岂不是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看轻了?岂不是会让陛下生疑?"
长庚见穆王心意已决,心中虽有不甘,知道再多言也无益,只得默默退下他知道。
穆王则开始着手准备,他深知此行的危险与重要性。
待到二月初便可出发。
长萱告诉滟儿,长安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
五彩斑斓的灯笼高高挂起,映照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孩子们手持花灯,欢声笑语中感受着传统节日的温馨与喜悦。
滟儿求着殿下想要出去玩儿,穆王想着现在自己处境艰难,也不知还有多少次机会能够看看这长安的繁华。
便同宇文滟一同上街。
为了玩的尽兴,他没有让任何侍卫跟从。
穆王与滟儿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穿梭于各式各样的摊位之间,品尝着街头小吃,听着小贩们吆喝的声音,感受着节日的热闹非凡。
穆王心中暗自感慨,这平凡的市井生活,对于他来说,竟显得如此珍贵。
他们来到了一个卖面具的小摊前,滟儿被一个狐狸面具吸引,面具上绘着精致的花纹,眼睛处镶嵌着闪闪发光的珠子。
穆王见状,便买下这个面具,亲手为滟儿戴上。
滟儿转过头来,调皮地眨了眨眼,穆王不禁笑了起来,好像同这样没有烦恼的人在一起,她也忘却了所有的烦恼。
随着夜色渐深,灯会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人们纷纷放起了孔明灯,许下新年的愿望。
穆王和滟儿也将孔明灯放飞到夜空中。
滟儿轻声说道自己的愿望,愿世间美好得以长存。
穆王听见她的愿望,有些诧异。
难道世间真的有人,会祝福所有的人,哪怕与她毫无关系。
灯会的尾声,穆王和滟儿在一家茶馆小憩,品着热茶,望着窗外渐渐散去的人群。
突然,宇文滟注意到,茶馆旁边的小桥上挂满了灯笼。奇怪的是灯笼下面不是穗子,而是铜钱。
这让宇文滟觉得很新奇。
他问店主这是有何蕴意?
店家说道:“是前几日有一个术士,路过这座小桥。说今年这座桥会给周围商铺带来财运。若是在灯会这几日谁往上面放铜钱,谁就能在这一年财运滚滚。”
宇文滟两眼放光,望向穆王,说道:“殿下,你不是说缺钱了吗?要不我们也放一个上去吧?不多,就一个。”
穆王拉扯不过她,别跟着他一同上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