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是文夫人的生辰,姜葛与陈姑说好要去老君山上柱香,为文夫人供盏长明灯。
她自己的生辰很巧的正好在这前一天,也就是七月初三,不怎么意外的是,从前的那个姜葛生辰也是这个日子。
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人会关心她的生辰,曾经文夫人和姜协会陪她过一下,如今也不再有了。
姜葛倒也没有很落寞,在她这个年纪,自己对生辰已经不像小孩子那般看重了,只是又想到弟弟难免有些心闷。
被拐的孩子他们在查探中阴差阳错的找到了几波,但里面终究没有姜协的身影。
姜徽倒是记得是什么日子,他如今正在外头,也想着给她寄了信过来,里面夹着装了辛夷的福囊。
原以为今日就这么平常的过去了,但今日午时却见陈姑端着一碗长寿面过来为她庆生。
“老奴借了府上的厨房,今日是姑娘生辰,好歹要吃碗长寿面。”陈姑语气中有几分慈爱,似乎透过她在寻找文夫人的影子。
姜葛见了赶忙上前接过,感激道,“谢谢。”
她将碗放在桌上,拿了双筷子就坐下吃起来。
面很长,没有断的一根到底,上面点缀着几棵绿油油的青菜,还有一个边缘微焦的煎鸡蛋卧在汤底。
味道其实中规中矩,陈姑年纪大了口味变的清淡,于是除了淡淡的盐味也尝不出别的味道,但姜葛对食物不怎么挑剔,她看上去瘦但是消耗量大,很多时候吃东西都是为了单纯的补充能量。
见她认真的将那面吃完,在一旁立着的陈姑抬袖擦了擦布满皱纹的眼角,她的情绪显得有点激动,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姑娘觉得怎么样。”
姜葛笑了笑,“挺好的,麻烦你还特意为我做这些。”
陈姑摆手,“都是份内的事。”斟酌了片刻又补充道,“夫人她曾经也最喜欢这一口面食。”
姜葛被她说着陷入了回忆,她素净的面上有一丝怅然,语气中夹着怀念,“是啊,每次阿娘都会安排一碗面食的。”
“我们明日也去看看她。”
……
一颗百年的姻缘树立在河边,繁盛的枝干向天空无尽的伸展,大簇大簇的粉色花朵笼罩着抬头可及的整片天空,无数红绸密密麻麻的挂在枝上,在和煦的清风中飘荡着,既有一种红尘才有的烂漫,又显出一种恢宏的圣洁来。
“我还是第一次见道这么大的辛夷树。”施靖在摊前用折扇虚点着树干感慨。
他身旁清俊的男人看着树上的红绸,似乎也被这景象震撼到。
“两位公子,挂根红绸吧。”一旁的小贩开口搭话。
“这姻缘树可灵了,有情人一起来挂能百年好合,双双美满。独身人去挂可以祈得一份好姻缘。”
施靖对他的话起了一丝兴致,扇柄点着桌上红绸笑道,“哦,还有这等说法?”
那小贩不遗余力的吹嘘,“那可不,洛水之神司情缘,这棵树就是受到水神庇佑才长的如此高大,你们看四周那些小娘子和郎君们多少是慕名前来。”
“这倒是有意思了。”施靖撞了撞姜徽,“姜兄,我们也去挂一个。”
“我不去。”
姜徽看着那桌上琳琅满目的物品,除了红绸外还有一些福囊信纸之类的小玩意。
他问,“这些东西看上去还挺别致。”
那小贩忙接话道,“那是自然,您看这花笺,都是专门请那些才子画的花样,还有这福囊,里面装的就是这花树上的辛夷花,因为这花不能多收集,一天就只卖这五十个,送给心上人再好不过了。”
姜徽拿起一个福囊看了看,做工并不算很好,里面装着几朵干花。
玉皇掷笔,折寄所思,他想起辛夷在某些地方被视为纯真勇敢的象征,寓意倒是特别。
“这个多少钱。”
小贩笑道,“两百文一枚。”
“这么贵?”施靖插话道,难怪这东西看上去有点意思的东西却卖不出去。
当然,就算是买一百个对于施靖来说都是小钱,但他在外游玩多了,对普通平民的物价也有些了解,买一个这么劣质的香囊可以说二十文都多了。
“物以稀为贵嘛。”小贩拽了一句俗语,“这棵树是那边山上道观的东西,花是不能乱摘的,这些福囊还会送过去开光,整个大周可就只有这里有。”
“像这个福绸和花笺,就只要十文钱。”
似是看着两人衣着不凡,而姜徽又很感兴趣的样子,小贩不住的劝道,“公子买一个吧,回去送给心上人。”
心中浮起一丝疑虑,施靖侧头看向姜徽,语带试探道,“我们日日一起游玩,何时见姜兄有了心上人?”
“难道是上次的尤娘子?”
姜徽将那福囊放下,“没有的事,我就是见这个有趣才多看了几眼,你别乱猜。”
“那就听我的别买了,就坑你这冤大头呢。”施靖打开扇子遮住嘴,低声和姜徽腹诽到。
他从那摊上挑挑拣拣拾了两根红绸,说道“我们就只要这个。”
说着丢了一些碎钱给小贩就催促着姜徽走了。
那小贩见那福囊没卖出去,虽也得了银钱但心中仍是觉得可惜。
不过没过多久,先头那位个子稍高一点的清俊公子又独自折返了回来,只见他匆匆拿了一个福囊,丢下了半两银子就又隐入了人群之中。
“公子,找钱。”那小贩话未出口,定睛一看却早不见了人影,只好笑眯眯的将钱收好,继续招揽别的客人去了。
风势渐起,姻缘树上的红绸又多了几根,婆娑摇曳似云霞翻飞,远远看去,枝头燃火,神光潋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