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一湖金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37章 第 3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采选纳名的时间是十天。纳名期限届满后,经过初步筛选,两抬名帖及画像被送入了长春宫。博王后向老太妃解释了这些名帖挑选的标准。

“司仪局依照家世,容貌,年龄等进行了初步筛选,所有入选的名帖都在这里,您看一看。若要进一步筛选,您可定下要求,我着司仪局派人过来。若不想再次筛选,想先看看人也行,您尽管提,我让她们定下章程,安排起来即可。”

老太妃感念博王后的辛苦:“王后辛苦,安排得真是又快又好。只是我有些惶恐,这些名帖背后,都是大王的臣子,庆儿说到底,也是大王的臣子,都是臣子,我实在不敢忝言筛选,一切全凭大王决定,我们必定感激涕零,无有不受。”

这样谦恭的言辞,让博王后莫名生出一种心酸。她放缓语气,说:“庆亲王虽是大王臣子,却也是大王亲弟,太妃不必如此谦辞。毕竟事关庆王妃人选,您作为庆亲王的生母,挑选把关,理所应当。您放心,最终人选决定前,大王会亲自过目,您只管挑选。”

唐太妃再无话可说:“让王后费心。”

博王后轻轻颔首:“您确定好后,派人来告诉我一声即可。”说完,她起身告辞离去。

****

老太妃送走王后鸾驾,回身看着两抬名帖,久久不语。贴身大宫女上前献策道:“太妃不如先把所有名帖过一遍,再依条件挑选?”

唐太妃淡淡道:“还挑什么条件,只管选那些父兄无实职,女郎秀美娴雅的即可。我久居后宫,也不知前朝情势,明日,你去一趟高盛宫后殿,禀请王后派人前来协助。”

大宫女应声领命。

第二日,尚仪局尚司果然亲自带人来到了长春宫,问明要求后,留下人协助挑选起来。两日后,依照要求挑出了十份名帖。

这十份名帖连同相应画像,一一摆在桌案上。老太妃一一看过,却不发一言,她盯着其中一份名帖看了许久,最后说:“传话出去,明日请庆亲王入宫一趟。”

亲选之事从提及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庆亲王虽然应允了亲选,到底不甚关心。母亲既唤他,他便一身简便地入了宫。

然后,他看到了那十份名帖,以及,十份名帖中摆在最当头的那一个。

名帖上,记录了参选贵女的来历家世:常平伯之女,当朝王后之堂妹,丞相之内侄,博氏女,博彤。名帖旁边,是一卷画轴。庆亲王手持名帖看了许久,面无表情地放下,拿起画轴,慢慢展开,一张美人图随之慢慢出现在眼前。画得很好,画中人也很美,闭月羞花才堪可夸。

庆亲王认得画中人。他当然认得,毕竟,神爱的生辰宴上,御河岸旁,那位容貌惊人,略带骄矜的女郎让人印象深刻。

当日,博夫人的殷勤,让他误以为自己辜负了一番佳人美意,然而与博彤的短暂谈话,又让他明白那只是自己的误会。可现在,“她”出现在了这桌案上。

庆亲王看着画中那双淡墨挥就,却难掩光华的眼睛,转身坐下,抬眼看向母亲:“王后与母亲提过这位博小娘子吗?”

“没有。”

这正是唐太妃为难的原因。王后这是什么意思?为表对大王指令的重视,所以让自己堂妹投选?还是……

然而庆亲王什么都明白了。博夫人的殷勤,博彤的不忿,甚至,这场采选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他面无表情,忽然一声轻呵。

“既然没提,那就这样罢。”

他起身欲走,可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人选到底该怎么定,你可要提前想好。”唐太妃说。

庆亲王回身看了过来,面孔白皙,眼神淡漠:“母亲不必想得太过麻烦,只请母亲办一场宫宴,把这十位女郎请过来。谁最好看,我就选谁。”

****

宫女和内监们在横街上行走,见到庆亲王,远远就停下了脚步,躬身而立。庆亲王视若无睹,他内心燃着一团火,步履却依然从容。走过横街与裕安门大道相交的路口,一队人走了过来。庆亲王目光漫视,看清来人后,停下了脚步。

庾昭明同样看到了庆亲王,他上前行礼,喊了一声王叔。

“回东宫?”庆亲王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