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眼光再转,看到了蹲着的一团。
花坛边拿着放大镜看蚂蚁那位,亓维正,老头子正儿八经是个文化人,江夏大学的教授,专门搞昆虫研究,要说国内这一科的泰山北斗他或许不太称不上,可也是举足轻重的宗师级人物,除了昆虫对别的都不感兴趣,现在看什么都能联想到昆虫。
脑筋是有些不对头,但是学问还在,据说在这里住着都还发表了不少文章。偶尔还是会上课,不过基本上是录成是教学视屏。
宋元明的目光如同穿梭于密林间的探照灯,缓缓转动,最终定格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一团微缩的身影正静静地蹲着,仿佛与周遭喧嚣的世界隔绝开来,独自沉浸在一个只有他和微小生命共舞的世界。
走近一看,原来是亓维正教授,那位在江夏大学以昆虫研究著称的学术泰斗,虽非业界公认的泰山北斗,却也是声名显赫、举足轻重的宗师级人物。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智慧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对自然奥秘无尽探索的光芒。此刻,他手中的放大镜仿佛是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门扉,让他能够窥见那些常人所忽略的奇迹——一群忙碌穿梭的蚂蚁,正上演着属于它们的“都市生活”。
亓教授蹲姿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与这些微小的生命进行着一场跨越物种的对话。在他的世界里,每一只蚂蚁都承载着生命的奥秘,每一次搬运都编织着生存的哲理。即便是花坛边最不起眼的场景,在他的眼中也能化作研究的宝藏,激发起无限的探索欲。
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之间只隔着一层薄纸,亓教授或许就是那游走于两者之间的奇人。他的脑筋有时确实显得与常人不同,那份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热爱,让许多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惊讶。但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执着,让他在昆虫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是在这隐世般的居所,他也从未停下研究的脚步,一篇篇沉甸甸的学术论文如同他精神世界的见证,不断从这间简陋的书房中飞向学术的殿堂。
偶尔,亓教授还会应学校之邀,录制教学视频,将他的知识与热情传递给更多渴望探索自然之美的学生。这些视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奥秘无限敬畏之情的延续。在屏幕的另一端,学生们或许无法亲眼见到他蹲在花坛边与蚂蚁为伴的身影,但他们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与执着,那份足以点亮整个学术生涯的火焰。
宋元明静静地站在一旁,目睹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像亓教授这样能够静下心来,与微小生命对话的学者,实属难得。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关于坚持、热爱与梦想的美丽故事,在这不起眼的角落里悄然绽放。
尽管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宋元明依然有些不真实感,他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也会住进这里。虽然刘云听到他发出这种疑问的时候,很不解的表示,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他们只是生病又不是智商低,但是宋元明还是很难把疯子和聪明联系在一起。
*****
宋元明忧郁的抬头看天,见着一个飘来荡去的身影。这个才是最符合宋元明过往认为的疯子概念的人。
秋千架上正荡得开心的那位,黄娇娇,人如其名长得娇小可爱,就是总觉得自己是一只鸟儿,每天在秋千上根本停不下来。
宋元明缓缓抬起那双仿佛承载了无尽思绪的眼眸,望向那片辽阔而深邃的天空,一抹不寻常的身影悄然映入眼帘,如同风中的落叶,又似云端游离的梦境,悠悠荡荡,捉摸不定。那身影,正是黄娇娇,一个活脱脱从画中走出的精灵,她的存在,完美诠释了宋元明心中最为荒诞不经却又莫名向往的“疯子”形象,只不过,这份疯,是那般纯真无邪,充满了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秋千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吱嘎声,黄娇娇身着轻盈的衣裙,如同被春天亲吻过的花朵,在秋千的每一次起伏间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她的笑声清脆悦耳,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让人不由自主地被这份纯粹的快乐所感染。黄娇娇真的就像她名字里蕴含的那般,娇小可爱,却又怀揣着不凡的梦想——她坚信自己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待时机成熟,便能展翅高飞,遨游于无垠的蓝天之下。
周围的世界仿佛都为她静止了,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追逐着各自的梦想与执念。宋元明望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这里的人,尽管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异于常态,但他们每个人都活得那么真实,那么热烈,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目标和追求。相比之下,自己呢?曾经的他,如同提线木偶,被命运的丝线紧紧束缚,在皇位的牢笼中扮演着无味的吉祥物角色。如今,虽已挣脱那层枷锁,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宋思齐,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空虚。
宋元明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响在他空洞的心房。他开始问自己,失去了皇位的束缚,失去了过往的身份与责任,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是继续随波逐流,还是勇敢地追寻内心的声音,去追寻那些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放弃的梦想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