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世家子弟对桓瑛还是颇有好感,明明可以一事无成当个纨绔公子,但他却非常努力的参加科举,还一路往上走,小小年纪就是举人了,到了十五岁就是贡士,估计不到十七就是进士,前途无量。
宋王世子还是很佩服桓瑛的,世家子弟尤其是有爵位继承的,没有几个能考得上进士的,都只想着坐享其成,或者看着父辈的荣耀过完一辈子。
小齐侯就是典型的案例,他母亲是长公主属于皇亲国戚,自己的父亲齐平侯又是一方元帅。偏偏小齐侯非得跟桓瑛做对,凭什么大家都是四家子弟你。偏偏还得努力,岂不是显得我更加无能。
小齐侯看不上淮阴回家没有任何家庭,只不过是从秦王桓鸣这才开始起步。
桓鸣只是个泥腿子,只不过他运气好,依靠战功才能被晋封为秦王。
小齐侯家的爵位是从他爷爷那一辈就流传下来的。
“进士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小齐侯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他身为幼子,其他兄弟都能够安排官职,到了他,估计官职也不够了,他又不愿意去父亲的军队历练,小齐侯吃不了那苦。
宁阳长公主就纵容着小七和大不了他身为长公主进宫,觐见皇上之后,为小儿子再求一个爵位,哪怕是一个的伯爵的爵位也行。
“母亲你听说了吗?上次会是怀英这个家伙竟然敢去参加了,就凭他那点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也敢参加。”小齐侯非常看不上桓瑛,认为桓瑛京城双璧的名头也只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他肯定是作弊得来的举人功名。
“你担心他做什么?你先关心你自己看你这次又不参加科举考试。”
“实在不行就让父亲给我煎一个五品的同知。”小齐侯不以为然,“考试多辛苦啊,我才不想考呢。要连着考这两三天我才不去受那个苦呢。”小齐侯就进考场都不想考,让他寒窗苦读十几年,他才不乐意。
“你父亲也说了,要是你能通过科举入仕最好不过了。”宁阳长公主前不久才把宁氏休回娘家,说是把命事休回娘家,大家都心知肚明,宁氏的娘家根本容不下他,那是只好在外面找了个宅子住自己住着。
面对烈士的遭遇,宁阳长公主没有非常冷血心肠,甚至连宁氏带过来的嫁妆都不给她带走。
宁氏被休之前还来到了公主府求了宁阳长公主哭哭啼啼到至少得让他把一半的嫁妆带回去。不然她回娘家怎么过日子,她那个嫂子又是贪图富贵的人,她没有把嫁妆带回去,她嫂子岂能容他。
宁阳长公主丝毫不同情吝宁氏的遭遇。认为这是宁师的命,谁叫他没有遇到过好娘家。
宁氏是被空手修回娘家的,她回去之后连娘家的门都没得进,只好去找外祖父顾阁老。
顾阁老一大把年纪了,还得为自己的外孙女做打算,顾阁老把宁氏一直居住的别院买了下来让宁氏好安顿一生。
齐侯侯世子对自己的发妻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情的,但是他也是分毛不出也没有给宁氏任何银两。
宁氏对齐平侯世子也彻底绝望了,他是个懦弱的人,没有任何主见,凡事都听从宁阳长公主,如今他正在沉迷于两个妾室的温柔乡,哪里还能想到他这个发妻的处境?
宁氏只好收好休书回家。
宁氏被休了之后,就没有再找过齐平侯世子,她对自己这个前夫已经彻底的绝望。
幸运的事,宁氏身上佩戴的首饰没有被搜刮走,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拨开她的衣襟景,把她脖子带的手上带的脚环上带的金环,玉佩,手镯都拿走。
这些是宁氏从娘家戴过来的,她生母给她的她出嫁的时候,宁氏的大嫂只给一个很普通的手镯,拿去当铺典当也换不了多少钱。
看到宁氏身上的首饰都被夫家收去了一大部分。
与其他相比之下,桓瑛还送给了宁氏一块翡翠平安扣,让她保平安。
宁氏非常高兴的收下。
“大不了,你以后可以拿去换钱。”桓瑛知道宁氏需要玉佩去充门面。
宁氏回不了娘家,又被齐平侯府休掉,身边都是一些趋势之人。
“我被送到庄子上后,以前的发小,手帕交,什么的,都没有过来探望过我。”宁氏说不难过都是假的。
怎么说桓瑛也跟宁氏做了一段邻居了。
“那你之后住那里?”
“还能住哪里。”宁氏苦笑着,“继续住在这里的宅子。”
“这里荒郊野岭,你一个女子住在这里不安全。”桓瑛如果不是有武艺高强,他一个人也不敢住。
“这个宅子便宜,买得起,只能住这里了,再说我外祖父现在年事已高,我不想再给他添麻烦。”
桓瑛的身体好很多了,他现在完全可以单挑小齐侯,小齐侯虽然长得壮,可他不是练家子。
“不是还有你,有你在身边,我不怕。”宁氏住的房子与桓瑛只有一墙之隔。
“我并不是经常居住在别院,等我考完殿试会搬出去。”
“你不是刚考完会试吗?”宁氏没有想到桓瑛对自己这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