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门当户对 > 第30章 小王子

第30章 小王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九九五年一月,正值春节。平洞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池岁星手里拿着糖画,跟毛文博走进一家新华书店。虽说是春节,书店也没闭门谢客,只是只有一个收银台前的店员。

书店里的地板光滑,不染一尘,大概是因为大部分来书店读书的学生都席地而坐。池岁星觉得书店做清洁肯定很简单。店里没多少人,门可罗雀,只有依稀几个小孩或坐或蹲在书架、墙边,手里捧着一本书店的书。

平常,池岁星大概,应该是绝对不会进书店里来。没有武侠小说——大部分在小卖部能买到——平常小伙伴们约着一起玩也不会去书店,至于池岁星为什么会进书店,得问旁边拉着他手的毛文博。

“要等多久。”池岁星问。

“不知道。”毛文博已经半蹲,挨个书架看起来,找找有没有自己想要的书。毛健全过年给了小孩一百块的压岁钱,毛文博心里已经决定要么把钱给池岁星买零食,不能一下子全给他,等日后小孩嘴馋的时候买一包,或是买点书看。恰好今天下午到平洞逛街,毛文博没怎么来过平洞,四处逛街,刚好遇到一家。

池岁星在书店里待的无聊,只是看着毛文博找书。小孩闲不下来,跟着毛文博找书看,他认字虽然比一年级多了许多,对于书架上的什么“儒林外史”“废都”“北回归线”,池岁星只能认得其中几字。至于书架上标的外国文学、古代文学,池岁星更是不敢靠近。

毛文博走到另一边,池岁星也跟着去。在书店昏黄的灯光下,店外是热闹的人群,簇拥着春节氛围,书店里好像世外桃源,恬然静谧,池岁星扫过书架,拉着毛文博的衣袖:“哥哥,哥哥,你看这本书。”

池岁星指着书架上那本他唯一能认全的三个字。

毛文博把书拿了下来,翻了翻,又看到书架上标的儿童文学。

“怎么了。”毛文博问。

“我想看这本。”小孩两眼放光,通过书名,他似乎已经迫不及待。

毛文博难得见小孩对除了武侠小说之外的书这么感兴趣,看了看书后的标价,十五元,他点点头:“好。”

店员正在收银台午睡,这个点又是春节,书店里本就没多少人,书店的营业额也与店员的薪资无关,这个时候,有人来买书反而麻烦。在店员有些不耐烦的眼神里,毛文博结了账,让小孩把书拿着。

池岁星一手糖画,另一只胳膊夹着书,牵着毛文博的手,一路往前逛。文丽萍在后边一路跟着,见到服装店或是促销卖鞋的,便让池岁星过来试一试。奈何小孩不想逛街,文丽萍问他想不想买鞋子衣服,池岁星都摇摇头。文丽萍还觉得小孩长大,知道省钱了。

九十年代的逢年过节,大多都在逛街。乡村地区没有电视,电脑更不用说,池岁星还想着昨天春晚演的小品,今晚回去应该有重播,还能再看一遍。

1995年的春晚,是春晚有史以来的最高收视率,达到96.67%,小品相声佳作汇聚,歌曲舞蹈雅俗共赏、节目编排创新大胆。支撑起这届春晚的,是95年国内文娱产业的蓬勃生长。既有外来文化的风流,又有内部文化的迸发涌现。池岁星长大后都还能想起那年的歌曲相声,虽说有家里装了电视,第一次看春晚的先例。

街上人流不息,大人带着小孩逛街,或是小孩子们成群结伴,带着手套和围脖,手里捏着摔炮,走一路炸一路。子弟学校的学生来自平洞、周家坝、家属大院,还有一些山上零零散散的住户,池岁星能看到一些同学,他上去打个招呼,也就各自相安。那个年代的邻里关系密切,学生家长们大多认识,有时不是小孩上去打招呼,反而是两位家长聊起天来。

“星星,那是不是你同学。”文丽萍指着前边的一个女生。

池岁星早就看见,却没上去打招呼,文丽萍问起,他也只好回答:“是。”

文丽萍去给池岁星开家长会的时候见过那女生和她的家长。都在景星乡,有时逛街、吃席或是上下班总能见到。

“怎么不去打招呼。”文丽萍问。

“不想去。”池岁星摇摇头,“她下课老是来烦我。”

文丽萍微微笑道,“别人喜欢你呢。”

“不要,”小孩似拨浪鼓般摇着头,“我下课要去找哥哥,她来找我,我就不能去哥哥那了。”

毛文博在一旁听着不觉开心,前头的女生和家长买完东西,回头刚好看见三人。

“池岁星。”她挥挥手。

小孩也只好打着招呼,“张欣。”

小女孩今天似乎剪了发型,一个蘑菇头,身上戴着红色的围巾,毛衣和大衣把她裹成一个臃肿的小球似的。“这么巧,你也来逛街呀。”她说道。

池岁星赶紧拉着毛文博的手,不然等会张欣就要来拉自己手了,“嗯,我跟我哥哥一起。”

小女孩倒是没什么动作,看着池岁星手里的糖画和夹在手臂下的书,“你还买书啦?”

池岁星已经把书当成了毛文博送自己的,见张欣想拿,小孩便后退说道,“我哥哥买的。”

“我也看过这本。”张欣说,仿佛想从池岁星嘴里找出点共同话题。可小孩只是摇摇头,“我还没看过,等我看了再说吧。”

随后便推着毛文博往前走,还不忘朝后面的张欣挥手,“拜拜,等开学了我再找你。”

在两个小孩聊得尴尬时,文丽萍和张欣家长也聊起来,说不定就是未来亲家呢。见小孩往前跑去,文丽萍才匆匆告别,跟上池岁星。

“怎么不喜欢她吗。”文丽萍问道。

小孩没有回答,文丽萍只是当做小孩害羞。不知道什么时候,本是池岁星推着毛文博走,渐渐就变成了毛文博拉着池岁星手。

等小孩逛累了,手里的糖画舔完,就连手里的书也拿不住,毛文博只好背着小孩往回走。这趟逛街除了书和糖画,毛文博什么也没买,文丽萍也没买什么,只是给池建国买了一双手套,说是冬天骑自行车时保暖。

筒子楼里,池建国和毛健全在家弄了一下午肉馅,和面擀面,最后弄出一叠大小不一、形状不整的饺子皮。肉馅切碎,加上葱、盐搅拌均匀,桌上放了一小碗水,几根筷子,等文丽萍回来了,便开始包饺子。

景星乡的人,多是渝地人,也有从其他地方来的,各家各户饮食习惯不同,对饺子的包法也不同。有的似元宝,有的像拳头,有的要捏八个褶,有个用虎口一握便包好。

文丽萍洗了手,坐在桌前。池建国和毛健全两人已经包了一会儿,个个不相同,小孩跑上桌来,也要包一个。

“你洗手了吗。”毛文博问他。

“还没。”

于是小孩又去洗了手。

冬天洗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摘下手套,此时手掌还算暖和,从水缸或者水盆里舀一瓢水,洗完手,好不容易暖起来的手掌又冷下去。在家还能从热水壶里掺点热水,要是在学校,只好一整天都冷着了。

池岁星上桌,学着文丽萍的样子,先用筷子挑起一小团肉馅放在饺子皮,用筷子头沾点水抹在饺子皮边缘,随后用虎口一握,把肉馅包起来,用心点的,可以沿着饺子皮边缘把皮折起来。池岁星看着自己包出来的饺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毛文博也想学着包,跟小孩不同的是,后者包一两个便没了兴趣,跑到沙发上看春晚的重播了。毛文博连着包了几个,像模像样,他又到对门自己卧室里拿了个硬币,洗干净后包在饺子里。

随着天色渐晚,一盆肉馅,一叠饺子皮很快包完,桌上整齐放着包好的饺子。池岁星在沙发上已经快睡着,文丽萍去厨房烧水,等水开了就能下饺子了。

桌上撒着面粉防止面皮粘黏,毛文博包完,用手捏着一搓面粉,走到池岁星跟前,捏了捏小孩脸颊。

“吃饭了。”他说道。

池岁星站在沙发上,看向厨房的位置。铁锅里烧的半开的水冒着热气,灶台几净,窗外星稀月明,电视机的杂音响了起来,大概是信号天线又被鸟踩到了。

“我包了个硬币在饺子里。”毛文博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