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麦叶喝满了雨水。
“雨还不停吗?”林川拢着袖子。
“已经第三场了。”何易提醒她。
“我记错了。”
云山飘渺,雨后抽新芽,怀远摘下斗笠,隐隐听到远处传来钟声。
“我们到了,大同门。”崔贺指向前方百丈石门下的人群。修士们沿各条山路赶来,汇集于此门中。
古墟入口开放位置和时间都不定,能不能遇到一处基本靠气运。修士们便在上一届古墟入口最多的区域设立仙门客栈,贩子们走街串巷兜售来源不明的“古墟石骸”,每次都引得何易走走停停,又失望而归。
“这和凡间集市又有什么区别呢?”虽这么说,林川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过路修士的灵宠,一只蓝色小兽刚从主人怀里探出脑袋,对上她略显疯痴的目光后,吓得赶紧缩回四只大耳朵。
“这有什么羡慕的,门里的大白鹭还能跳舞呢。”怀远玩笑道。
“我们琉璃阁倒是有一山的灵兽,不过开智的寥寥无几。”崔贺指间停着只翠玉般的蝴蝶。
怀远的传音坠有了动静,终于和三师兄联系上。
“你们那边最近可能有朔风侵袭,一定要多加小心。”三师兄叮嘱道。
“师兄你怎么还在赡州边上啊?”何易疑问。
“灾情紧急,好了,你们就让我多睡会吧,老身可是三天都没合眼了。”传音坠沉寂下来,众人无奈,师兄每次都这么匆匆传话,连个寒暄机会都不给。
“迟早是要见面的。”崔贺安慰他们。
聊完后,怀远只觉心里堵塞。如今已是蒲月,离门至今小半年过去,也不知魏家姐弟是否归门,门里有没有来新人。
不觉间,午时已过,大同门内稀土如金,三晚上平层客栈的住宿费就能掏空他们的家底。众人饥肠辘辘,林川也没了欣赏灵兽的心气,抛着手中铜板杵在包子摊前许久。
“怎么不买?”何易问。
“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就先把上顿吃了再说。”崔贺把三人推到铺前,挑了八个馅多点的菜包。
吃完后,众人沿着大同门转了一圈。这里占地不过七百亩,除却北方的大批新楼,其余三面围山,只有一条窄河沿东穿过,也不知汇往何方。
是时候攒钱了。
青灸医馆招人,只要筑基以上的药修。
玄兵铺缺人,不限修为的话有二十年锻造手艺也行,何易今年刚二十有一。
至于出去攒功德换盘缠,大同门最不缺的就是修士,筑基的最是常见。
一阵灵场涌动,也不知是哪几个大门派的弟子对上了。
这地方的地板硬,众人将就了一夜,趁着早间薄雾离去。
舒润的水汽浸入喉咙,怀远将铃铛收入行囊。
“我们要从哪找起入口呢?”怀远向前方崔贺模糊的身影问道。
“只能看运气喽。”崔贺打着哈欠,“要是别人找到了,我们也是能蹭一蹭的。”
“一个入口可以接纳多少人?”何易问。
“三五个的,十来个,这也不确定,不过,”崔贺语气严肃了几分:“小入口倒是常见,但也最容易被别人占去,你们可要把握好自己的机缘。”
望涯镇,到处可见两袖空空的低阶修士,和镇民一块农耕、商运、开食肆。
怀远终于进了医馆,捧了药包就得和进门客人嘘寒问暖,卖了陈皮上葛根,临走最好让他们再带包土茯苓,这是店家的意思。
“土茯苓也不管风寒啊。”怀远双手搂着一包没卖出去的药堆。店家哼道:“多买多治,会不会说话揽客啊小子。”
怀远自是不会说话,也懒得和店家争,眼见没绩效,不到两天他便被换了去。
新来的虽不懂药,但巧舌如簧。
“还是个药修呢,也没多大能耐……”怀远及时关门,屏蔽掉那个喜欢吹胡子的店家的声音。
没有活干的林川和怀远倚着向阳石巷的一面青墙,听着贩夫走卒的喧闹与顽童的争吵,何易从东街归来,宽大的铁匣为他挤开行人,淡蓝色的护腕沾上了些木屑灰。
“柴米油盐,修了道也离不开这些。”怀远靠墙数着这几天的积蓄,够买三天的馒头了。
“小川姐,别再乱嚼叶子了。”何易无奈道。
林川吞下塞进嘴里的蒿子,“味道还不错,抵个馒头。”她笑道。
“吃正常点吧,咱也不是买不起粮食了。”怀远刚说完,又忽地意识到,在林川眼中,粮食就是正常的食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