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华景的话,让明曦一怔,顾不得因昨夜之事羞涩,推脱道:“我一养在深闺的女子,若是去了边关,只怕会成为殿下的累赘。”
先前同皇帝商议了那么多,设想过许多种结果,可没有哪一种是要她去边关的啊!
她的确对穆华景有些动心,若是日后能陪伴他左右,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是——且不说边关她人生地不熟,风土人情与京中大相径庭,就算是她能适应边关的气候,可穆华景回了那边,定然是以军务为重,说不定十天里有九天都住在军营中,她跟着过去,成日里见不到他人,那又有什么意义?
苦日子也过了,人也见不到。
还不如留在京城中,安安分分服侍太后,做好她的秦王妃。
明曦还想着推脱,穆华景却早已打定主意:“我并不是在同你商量。”
明曦被他这理直气壮的语气一噎,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话反驳他。
更何况,她也暂且没有那个胆子反驳他。
见明曦垂下眼眸,整个人都透出一股可怜巴巴的委屈意味,穆华景只觉得自己成了坏人,不由自主的多解释了一句:“你随我过去,以便我揪出那下毒之人。”
说罢,像是看穿了她在担忧什么,又补充道:“边关吃穿用度虽比不得京中,但定不会让你委屈。”
明曦一开始没明白为什么他说“方便揪出那下毒之人”,转念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既然那人下毒,必定是想让穆华景倾心于某人。
至于下毒的目的,也许是想攀龙附凤,得到王妃之位,也许是想造一桩桃色逸事,败坏穆华景名声,更有可能是想以美人为计,从穆华景这个主帅口中套出什么机密要事来。
攀龙附凤倒还好说,所图不过钱财,若真是他身边出了什么想探听情报的细作,那当真是要尽快揪出来。
明曦跟他一同返回边关,又占着秦王妃的位子,下毒之人一见她,都不用穆华景说什么,就能明白这毒是白白给明曦铺了路,秦王妃的位子被她捡了去。
到那时,那人一急,也许会露出马脚。
既然如此,明曦便明白此事她无论如何都推脱不得,只得在心中暗叹一口气,点头乖巧道:“全凭殿下安排。”
穆华景做事素来雷厉风行,既然决定要动身回边关,这事儿立刻就被提上了议程,若非他二人刚成婚,王府中还有些琐事需要处理,只怕他第二日就要策马出城了。
穆华景给明曦留了五日的时间,让她收拾妥当。
他二人决定回边关这件事,也没刻意瞒着宫中,第二日,太后就召见了明曦。
明曦知晓太后不愿穆华景离京,加上那日的暖情酒摆明了是使手段想让他二人留下,因此在入宫之前便想好了劝慰太后的说辞,让太后莫再加以阻拦。
可入了坤和宫后,太后却并不似她想的那般劝她二人留下,反倒还和颜悦色的叮嘱她,道是路途遥远,定要仔细着些,莫磕了碰了。
太后年轻时曾随家人去过边关游历,亲眼所见的经验自然比书中所读得来的要深切许多。此时太后也一股脑儿地将自己的经验全都授予明曦,叮嘱她边关风土人情不同,过去可切莫逞强,一切事物都问过穆华景再决定,省得做出什么让当地人误会的事情。
太后絮叨了许久,但确是一片好意,明曦将太后说的话一一都几下,过了约摸两个时辰,太后才不舍地放明曦回府。
莫说明曦觉得太后的态度出乎预料,就见太后身边的竹若姑姑对此也很是疑惑。
待明曦离开之后,竹若姑姑奉上一盏入口温热的清茶,恭敬道:“太后娘娘,润润嗓子吧。”
说罢,犹豫了一下,不解道:“奴婢愚笨,不知娘娘为何要鼓励秦王妃随殿下一道前去边关?若他二人在那边蜜里调油,只怕娘娘您又要好几年见不到秦王殿下了。”
太后接过竹若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笑道:“曦儿在京中长大,身娇肉贵的,你以为她当真能受得了边关苦寒的天气?”
“原本我还发愁,若是她不跟着去边关,他二人说不定感情也渐渐淡了。但华景是去军中,是国事,哀家也不好开口让他将曦儿带去,这下倒好,他自己主动要将人带去,还省得哀家再想法子。”
见竹若仍然是一脸不解,太后放下手中茶盏,笑骂道:“你呀你呀,还没想明白?曦儿是养尊处优的娇娇女,从没出过远门莫说到边关了,就是这路上也够她喝一壶了。到时她小病小痛几次,人一瘦下去,华景不得心疼?这不比哀家磨破嘴皮子要好使?”
说罢,太后想到什么,眼底笑意更深了些:“再说了,若是路上查出有身孕,你说他二人是去边关养胎,还是回京养胎?”
竹若恍然大悟:“太后英明,是奴婢太愚钝。”
不过太后预想得十分完美,但穆华景显然不是她预想中的那个怜惜明曦的穆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