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落,他无视楚姑娘惊讶的目光,缓缓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楚姑娘,请吧。”
佳偶天成,携手现身,赢得无数艳羡的目光。
今日是太子妃公孙余兰执掌后宫以来操办的第一桩大事。
整个仙缘台都装扮一新,鼓乐笙笙,彩绸漫天。
礼官赞和完毕,中宫娘娘楚皇后才终于现身。
她一如往常那般端庄典雅;只是眼中笑意更浓,可见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凤凰刺绣裙摆行至一对璧人面前,至高无上的中宫皇后亲自握起侄女的手,郑重地放入易知舟的掌心中,她充满慈爱地凝视着眼前的清俊男女,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
''楚易两家在陇西时本就交好,当年不济,无缘婚配;如今富贵青云皆在,又逢儿女适龄,两姓缔结实乃天定的良缘。''
楚心汐眸光微微一顿看向自己的姑母,姑母心里的苦,或许比旁人看见的还要深沉许多。
人此一生,没有十全十美,姑母苦熬多年,哪怕如今坐拥凤位,也依旧会为当年的遗憾挂怀。
楚心汐又侧目看向易知舟,只见他眉眼清和,身姿拓跋,全然看不出喜怒之色。
这一瞬,她不禁好奇,当年的易大将军,一定也是这般修竹拔萃,郎艳独绝吧,否则······
宝座之上的太子元崇广饶有兴趣地看着母后的一举一动,她对这位年轻武安侯的偏爱,似乎过于明显了。
但这些前尘往事并不会干涉自己即将继承大统的事实,在他眼中,这些弯弯绕绕的儿女情长好似笑话。但易知舟这个人,还是有些用处的,所以他才愿意同母后一道将易家彻底拉入自己的阵营。
为了彰显皇恩浩荡,皇后与太子赏赐了无数昂贵精美的礼物,还在亲王云集的广福街赐下了一座崭新的宽宅大院。
一时之间,楚易联姻的喜讯传遍了皇城内外。
受邀而来的王公大臣们自然少不了恭维称赞,就连一向不和的肃王妃与薛夫人也口径一致:“良缘佳偶多亏皇后娘娘成全呐。”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诸如此类的话更是不绝于耳。
席末的洛贵妃顾不上在意旁人的反应,她紧紧握住女儿的手:“九儿?要不要出去透透气?”
元季瑶侧首看了一眼母亲,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无妨,咱们今日还有要事没办呢。”
语落,她看向上首。
身着凤凰刺绣襦裙的皇后娘娘似乎正有感应。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相触碰。
一瞬间,元季瑶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扑通扑通。
“恭贺母后觅得良婿,楚妹妹与武安侯佳偶天成,实乃天作之缘。”女子清甜的声音在殿内响起,音量不大,可席间众人都噤声侧目。
这还是当初那个荣宠万分的九公主吗?
如此低眉顺眼?清减朴素?
众人不敢表现的过于明显,可一张张好事的面孔实在藏不住。
只见九公主双手持杯缓缓起身,径直行至易大人与楚姑娘面前:''祝二位白首成约,福泽绵长。''
她居然向他们二人敬酒?
在场诸位不禁暗暗赞叹,原以为今日会看见九公主大闹宴席,哭哭啼啼的场面呢,没想到她竟如此体面?
想来也不奇怪,如今没有武帝庇护,她一个失势的小公主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众人暗中咋舌,面上却是一派和气。
易知舟垂眸,目光落在她持杯的手指上,这双手的温度,他仍记在心里,只可惜····
''多谢九公主。''他强迫自己收回目光,平静地接过她手中的酒杯。
楚心汐也浅浅一笑接过酒杯:“多谢九公主,待大婚那日,还请殿下莅临观礼。”
语落,她仰头饮尽杯中酒。
皇后娘娘看着眼前三个人的互动,本就舒展的眉宇间平添了几分愉悦之色。
元季瑶生平头一次虚与委蛇,原来,那些谄媚的人,面上言笑晏晏心里竟是这般苦涩。
人在屋檐下,她也终于学会了伪装。
''那是自然,届时九儿一定备好贺礼,亲自奉上。''
她努力忽略那个人的存在,他似乎也一样。
短暂的客套,二人的目光都不曾在对方身上多留片刻。
楚皇后:“难得九儿如此有心,想必近日礼佛诵经,你也有所增益。”
终于等到了这句话,元季瑶顺势跪地行礼,姿态谦卑:“母后所言极是,儿臣日日与母妃在佛前诵经,祈求国泰民安,父母康健···”
太子元崇广浑不在意地扫了一眼元季瑶,心道:从前仗着父皇的宠爱,这丫头眼里哪有旁人?如今磋磨了几日,倒是越发恭顺了,果然啊······
他冷笑一声,又饶有兴趣地打量起了武安侯。
“父皇如今缠绵病榻,九儿心中既牵挂又愧疚,昨日夜间,得花神娘娘托梦,直言需要将近日所抄佛经亲手供奉至父皇床前,方能保我元氏一族龙脉绵延,国泰民安。”
上首的太子殿下与楚皇后对视一眼,心中一片明了。
这些话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到底是女儿的一片赤诚之心,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尤其眼下,各路王公贵族都在场,若是楚皇后不应允她反倒招人非议了······
须臾,只听太子殿下开口:“既是九妹妹一片心意,又有花神娘娘提点,那便允你今日去承明殿奉经吧。”
皇后娘娘忽而看向太子,眸中露出不满之色。
可太子殿下并不在意,一连多日,承明殿内的一切早已准备妥善。
她一个小丫头,又能瞧出什么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