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面粉加水揉成正常的光滑面团,发酵半个时辰之后,再将面团分成小剂子,并其将各自搓成细长条。
然后一层油,一层面饼地将细长条一圈一圈盘在宽口平底盘内。最后再倒入油,确保面饼完全浸泡在油中,进行二次醒面。
这段时间内,绿油油的艾草在二宝手中,经过清洗、焯水、舂捣三道工程变成了艾草糊,再与糯米粉混合炒熟,最后变成了冒着热气的绿色青团皮。
“娘子,现成的馅料只有豆沙馅儿的。咱们可要再做些其他的吗?”二宝将袁亭给的豆沙罐子打开,一股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散开来,企图冲破草本的清香笼罩。
借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季璋瞧了瞧罐中红泥表面泛着的油光,担忧道:“这豆沙里可是放了什么吗,怎么泛着一层油光?”
明日要带苏迨去天竺寺,这些寒食节的吃食是最实在的礼物,故而其中的用料必须得小心谨慎,绝不能放任何违戒之物。
“娘子放心,我特意问过袁娘子了。这豆沙馅是用煮熟的红小豆捣烂成泥做成的,表面的油光是为了提香放的素油。”二宝仿佛早有准备,不假思索地回道。
“可又是袁娘子未雨绸缪告诉你的?”之前便有过这样的事情,季璋并不意外。
“娘子冤枉我了,二宝断不会随意泄露娘子的行踪安排。”
二宝连忙放下手中的擀面杖,解释道:“我瞧着这与那日娘子给我买的澄砂团子十分相似,故而多问了一嘴。”
季璋闻言一愣,她从未想过提防袁亭。眼下被二宝这一提醒,她这才发现自己竟还没二宝想得周全,由衷感叹道:“咱二宝也是可靠的小娘子了。”
二宝憨憨直笑,羞涩道:“跟着娘子许久,二宝再蠢笨,也耳濡目染沾上了几分聪明。”
“不错,都会耳濡目染这个成语了。”
季璋倏然想起了什么,话锋一转问道:“二宝,日后我再多教你识些字可好?”
王二宝,着实不像小娘子的名字。若是她能认字,日后想改名字了也有选择权。
“多谢娘子。”二宝不解,但还是乖乖应下。
见二宝再度拿起擀面杖,季璋连忙道:“不用这么麻烦。”
只见季璋将柔软的碧绿色面团拿在手中,虎口一挤,柔软面团随即从虎口处溢出一圆球。虎口继续用力截断,溢出的部分自动落下,落地直接便是一圆球,省了搓圆的时间。
“这就是原味的青团了。至于豆沙馅儿的,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就好。”
话音未落,季璋毫不犹豫直接往落地圆球的中间一压,完美的圆球瞬间变成鸟巢状。一勺豆沙放入鸟巢,再将四周捏紧封口,又恢复成了圆鼓鼓的模样。
二宝照猫画虎很快上手,按照这种方法,主仆二人须臾便做出了五十多只青团,摆满了整张长桌。
炒熟的青团皮不用上锅蒸,便能直接食用。还有馓子这个重头戏还未做,两人索性直接以青团做午膳,随意应付了。
弹牙的清香糯米皮与一抿即化的香甜豆沙,在嘴内碰撞。前者似耐力极强的骆驼十分耐嚼,后者似爆发力突出的骏马短时间内提供强烈的味蕾冲击。
可惜最后谁也没胜过谁,骆驼和骏马反而彼此成就,在品尝者的嘴里留下令人流连忘返的清甜。
三个青团下肚后,二宝已经开始打嗝,眼馋肚饱地不得不放下下一只青团,“这东西可真饱腹。”
“糯米不消化,少吃些也好。”
季璋笑着将漱口的水递给二宝,安慰道:“下午,我让袁娘子给咱们做好吃的。”
经过半个时辰的“油中醒面”,原本就细长的长条韧性又翻了一倍。季璋将盘中的油倒出,递给二宝用以油炸。
她则以自己弯曲的四指为尺寸标准,似是缠毛线球般将之前的长条一圈一圈地缠绕在指节上,然后将首尾捏作一起。借着发酵后骤涨的韧性又将其拉长一倍,宽度也随之更细。
随后用两只筷子代替四指,分别撑住馓子的两端。待锅内素油刚刚冒出几缕白烟,只有六成热时,季璋用筷子撑着将馓子放入锅中油炸定型,然后筷子绕圈将馓子拧成麻花状继续油炸。
待馓子彻底定型后,便可抽出筷子。随后只需将馓子两面炸至金黄,便可直接捞出锅。
“尝尝。”相比青团,馓子并不占胃。
“嘎吱”一声,二宝咬下一节。金黄色的细小碎断在嘴里与牙齿碰撞,随着咀嚼不断发出脆脆的响声,让人闻声胃口大开。
馓子可谓是声音大,勾食欲,不占肚;而青团则是无声响,不解馋,却占肚。
这样一对比,季璋倏然就明白为何截然相反的两物会出现在同一节日了。
一硬一软,相辅相成。
若是这两极端都满足不了特殊之人的胃口,还有最朴实无华的饭——青精饭。要是不喜欢硬饭,还有软糯入口各色的寒食粥——梅花粥、桃花粥、大麦粥···
总之禁烟火的日子,还从未出现过饿死人的惨闻。
寒食节,甚是有趣!